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陕甘宁边区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 明清工艺品的修复
  • 大遗址保护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 吴哥古迹保护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 我 看 田 野 文 物 保 护
  • 郑州文庙大成殿修复后的思索
  • 吴哥古迹保护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 建议北京 旧城 改称“历史中心”
  • 谈文物藏品的信息数据库采集
  • 文化遗产保护不容回避民生问题
  • 最新热门    
     
    大遗址保护的动向与思考

    值性事业链与工艺性产业链均能产生价值,价值性事业链中包含工艺性产业链;第四,价值性事业链的价值与功能实现,要通过工艺性产业链的实物来体现;第五,工艺性产业链更注重对有形资源的需求,而价值性事业链对知识、科技和人才具有更大的需求;第六,工艺性产业链和价值性事业链均可在相应环节上,从空间和时间上实现一定程度的分离;第七,工艺性产业链是价值性事业链充分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所以,价值性事业链可以转化成工艺性产业链,反之不行。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不同人士呼唤着文化遗产的经济贡献率,大遗址的功能实现问题。然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公益性决定了大遗址保护必须在改造传统产业化概念的基础上,创造符合公益性事业的价值性事业链。这也是以工艺性产业链为主的行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也就是说,传统的以工艺性产业链正悄悄地向“哑铃型”的格局变化,从产品研究、开发、设计、中试等产业链前端和产品价值发掘、市场拓展、品牌开发、交流服务等产业链后端,成为了其行业附加值最高的环节。而产品的工艺性制造,则成了低附加值环节。例如:传统的建筑企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体制改变后向着管理型和核心技术控制型的方向转变。与“哑铃型”价值性事业链格局相对应,大型建筑企业凭借科技和管理优势,占据了高附加值的前端和后端,主要的产业利润流向了他们。而处在工艺性产业环节却只能获取微薄利润。
    大遗址保护事业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现阶段,从经济要素投入和基础上已具备了发展的动力,从理念和整备上已经确立了门类齐全的事业体系。但是,由于科技基础的薄弱,研究开发资金的投入不足,价值品牌运营能力不强,因此,大遗址保护这一公益性事业发展面临着被工艺性产业链取代的危险。因此,必须推进更新观念让全社会就大遗址保护问题跨越工艺性产业链阶段,实现文化遗产的价值性事业链构想。

    “大遗址保护”的多解思考

        要实现大遗址保护事业由传统的工艺性产业链向价值性事业链转变,实质上是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内延与外涵向两端延伸,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要素向价值性事业链的两端汇聚。向前端延伸是要提高遗产保护科研开发的能力也就是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向后拓展,也就是实现遗产价值与功能的提高与转变,提高文化遗产品牌附加值的营造能力,也就是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现代文化贡献率。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大遗址保护发展的全方位系统工程。我们营建这种创新的氛围,需要文化遗产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制定扶持性政策体系,需要文化遗产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建立与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需要塑造以科研事业单位为核心的创新主体单位,等等。就近期目标来看,要抓住以整合性保护为重点的三项工作:第一是对文化遗产领域特别是大遗址保护方面的事业创新比较优势,进行摸底调研,确定有前途的创新领域和技术,用以指导大遗址保护的创新,以避免在实力相差悬殊的领域浪费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有限的资源、人力、财力。第二是继续加大对可以为大遗址保护方面提供支撑的技术领域、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引进力度,以借用外部力量,迅速提高大遗址保护的自主创新能力,但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第三是通过不同尺度的示范应用和研究领域问题的凝练实现大遗址保护的稳定动态。稳定动态是大遗址保护中的一个重要逻辑,围绕总的动态转化背景上抑制这种转化,并在一定时间内使系统趋于稳定的运动。实际上,这是系统内部的一种自我调节的能力,其任务就是抵抗对要素相互联系的破坏并努力恢复这种联系。所以大遗址保护问题就是文化遗产保护系统与国家领域稳定作用的重要因素。(下)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