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标准样品在古代丝织品保护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 文物保护科技成果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 牙雕牙雕珍品的保护珍品的保护
  • 古代书画装裱工序——贴折条
  • 瓷器 、“瓷业”和“瓷都”遗产的全面保护——《〈景德镇瓷业文化遗产体系保护与城市发展〉研究报告》综述
  • 明祖陵保护及历史文化价值再认识
  • 南京的文化遗产定位、保护策略及保护前景
  • 文化遗产隔岸观
  • 魏晋北朝墓葬文化的区域性与阶段性研究
  • 文化遗产科学的学科建设及其 对象 问题
  • 最新热门    
     
    加强博物馆展示宣传与社会服务工作调查研究

    经通过),来界定博物馆在当今社会的角色与地位。

        在此背景下,2004年6月,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博物馆学会牵头开展“加强博物馆展示宣传与社会服务工作调查研究”,旨在通过对博物馆发展历史、当前趋势、我国近年来博物馆建设和博物馆工作特别是博物馆的展示与社会服务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等的梳理总结,分析我国博物馆与当前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适应性,提出改进博物馆展示宣传与社会服务工作的对策建议。

        课题组整合博物馆管理、理论、实践方面的专家,包括中国文物报社的一批编辑记者以及若干大学博物馆专业的师生等不同层次的参与人员30多人,划分为博物馆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环境与社会需求分析、博物馆展示与社会服务、博物馆运行与管理、博物馆宏观管理与财政政策等社会支撑体系建设、综合研究共五个不同的专题组,并建立专门的专家指导小组,实行明确分工和协同研究。

        课题组除比较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公开发表、出版的文献、统计资料外,还较大规模地在多个博物馆和学校现场发放近万份观众(分未成年人和普通观众两种)问卷,并向全国近两千所博物馆发出了解博物馆陈列展览和基本运行情况的馆长问卷,进行有关资料信息及观众观点的系统收集,建立计算机数据库对问卷和有关统计资料进行分析。课题组还利用报社编辑记者的身份优势,到学校和展览现场对观众进行博物馆参观观感和态度访问、对博物馆馆长和专家进行专题深度采访;多次在各地举行不同对象和规模的专题研讨与座谈会议,广泛收集资料开展研究。

        经过调研,课题组认为,尽管中国博物馆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几次建设高潮,但是我国的博物馆事业与当前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时代要求,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和各国在公民素质与综合国力的竞争,与各界对文化活动精神食粮兴趣的增长、公众以旅游为表现的对体验参与和知识消费与知识更新的需求等仍有较大的差距,博物馆的展示服务与互联网等现代科技塑造的新的信息传播、教育方式等的变革要求等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性。同时我国博物馆与国际先进水平无论数量与服务质量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不仅博物馆数量仍然较少,博物馆事业与一些落后地区、广大的农村地区基本无缘,质量上更是不能令人乐观,在管理运行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着一些偏颇,造成博物馆体系结构不完善,社会功能不健全,缺乏必要的社会参与和公众认可的公益性和公共性,观众覆盖率很低。

        课题组认为,我国博物馆在展示与服务方面的差距根源于博物馆在身份定位、建设与管理运营等方面与实现需求和国际同行间存在的巨大差距,现行的博物馆管理体制及人财物方面的欠缺是造成博物馆普遍性的业务能力低下、服务水平差的根本原因,尤其是众多的中小博物馆人财物极其缺乏大多处于维持生存的边缘线上。课题组归纳了障碍目前我国的博物馆展示与服务等功能发挥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一)体制性障碍造成博物馆人财物资源稀缺,大多数博物馆尤其是广大的中小博物馆生存艰难;(二)政府一头热使博物馆建设重建筑轻功能,引起一系列相关问题;(三)基础藏品征集、科研等基础工作薄弱,制约博物馆功能发挥和展示与社会服务工作的开展;(四)与博物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配套,社会支撑体系不健全,博物馆发展的社会环境有待完善;(五)博物馆学术研究尤其博物馆学理论滞后,难以指导博物馆面对现实把握机遇;(六)陈列展示和社会服务在博物馆功能定位中的地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经过分析,课题组提出:(一)加强博物馆学科建设,以创新的理论与体制指导和规范博物馆工作与实践;(二)加强规划,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全面提升博物馆展示服务等核心业务能力;(三)推进博物馆改革,优化博物馆机制,增强博物馆管理与运营能力;(四)完善行业标准,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博物馆事业发展支撑体系,提高博物馆内部运行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和社会对博物馆事业的理解参与程度;(五)建立博物馆展览与社会服务工作评估与监管机制等政策建议。

        课题研究报告特别强调,在当今形势下,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公益性、公共性应予突出。博物馆工作的科学性、管理性比较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社会和公众的支持。提高博物馆的展示与服务能力,改善管理运行是关键,建立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社会支撑体系是核心,内外结合是手段。随着博物馆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社会与公众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博物馆从着重收藏研究的藏品为本到以人为本的展览和社会服务功能必将日益突出,博物馆管理运行将成为博物馆科学中的显学。在转变概念、完善理论、改进管理的同时,具体的实施方面应该内外(博物馆界与社会)结合,政府、社会和博物馆人共同携手,建立健全博物馆事业的社会支撑体系。

        课题组建议政府在加大对博物馆事业投入的同时,应该以展览基金、重大展览招投标等形式提高政府投入的针对性和使用效率,并应尽快建立中国博物馆质量评估体系,通过博物馆工作的评估考核和达标活动,转变政府对博物馆业务工作的管理与指导形式,提升博物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准,同时在博物馆工作的检查、监督和指导方面引入社会评估和监督机制,为社会参与博物馆事业提供可能性。课题组提出,尤其是应结合博物馆评估达标活动,在国家财政和有关方面支持下,出台并实施一个“中小博物馆振兴计划”,普遍提高我国博物馆的展示服务能力,扩大博物馆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活动的覆盖面,才能使我国博物馆事业的面貌发生根本性改观。

        课题组将上述认识和建议融合在《关于加强我国博物馆展示宣传和社会服务工作的意见》(草案)、《关于加强我国博物馆展示宣传与社会服务工作的十一五规划(草案)》等文件的起草之中,供有关决策者参考,在报刊上发表了多篇博物馆展示与社会服务方面的数据报告与分析研究文章,并以课题成果为基础编辑出版了《记忆现场与文化殿堂:我们时代的博物馆》、《博物馆观察:博物馆展示宣传与社会服务工作调查研究》、《博物馆展览:策划、设计与实施》(学苑出版社2005年9月)等著作。

        总之,课题以博物馆展示宣传与社会服务水平的现状与改进为核心,涉及博物馆事业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及建设小康社会、全球化时代保护文化遗产及文化的多样性等背景下的科学定位和适应性问题,以及博物馆建设、规划、管理运行、资源配置、政府与社会投入的效率问题,尤其是改变我国广大的中小博物馆长期以来形成的积贫积弱、功能不到位等问题。课题从博物馆改革、博物馆内部管理运营、博物馆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环境与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并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与改进措施,并为博物馆学研究积累了一批宝贵资料。

    (2006年7月28日8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