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县域文化遗产管理之意识困境
  • 三件秦始皇陵兵马俑文物的修复
  • 西部石窟保存状况及综合保护防治对策之一西部石窟特征分析
  • 数字故宫 ——保护、管理和展示的创新
  • 法国的文化遗产日
  • 西部石窟保存状况及综合保护防治对策之三西部石窟特征分析
  • 县域文化遗产管理体制纵谈
  • 清华大学工字厅建筑群的保护
  • 芜湖的文物保护
  • 县域文化遗产管理人才观察
  • 最新热门    
     
    来自草根的文化自觉让人感动


        看到“老北京拍(图像)记(声音、笔记)队”默默而执著地保护胡同文化遗产的义举(《新京报》3月2日),心头产生的除了敬佩就是感动。他们高昂的文化热情、清醒的文化自觉跟其主事者经济的拮据、生活的窘困等形成令人难以漠视的鲜明对比。且不说他们旨在构建一个“活生生的21世纪老北京胡同的虚拟世界及胡同变迁图像数据资料库”的计划能否最终实现,单就这种来自草根的文化自觉意识及其努力就足以让人感动和深思。

        胡同文化是北京最为典型的文化景观之一,也是北京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在,还是构成北京“东方古都”文化意象的基本依托。对胡同文化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与继承,是古都北京在当代城市发展中必须面对并解决的一个大问题。但现状远不能令人乐观。其实这种情况对于国内处在快速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的绝大多数“历史文化名城”而言都不陌生。在“求变、求新、求洋”的时代背景下,大批外表破败的古老街区及其传统民居被视为落后的象征,快速地、大批量地在推土机的铁铲下消失,而不顾它们大多是极富地方特色的珍贵文化遗产这一基本事实。如何处理好城市改造建设与作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传统街区及民居的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成为考验当代城市建设决策者文化智慧与文化远见的一大难题。

        诚然,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的迅速改善、时尚文化的五彩缤纷更容易让人津津乐道,但若因此而对“历史文化名城”的身份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有所漠视或不甚珍视的话,只能说是城市缺乏应有的文化远见。首先,城市的“历史文化名城”身份及其文化遗产是构建城市形象的一份沉甸甸的资源要素,是孕育城市精神与气质的母体和根基,是塑造城市文化个性和独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