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怎样双赢
  • 浅析城镇发展与文化遗产地保护间的问题之二目标——维持还是发展
  • 谈RFID射频识别技术保藏品安全
  • 襄阳王府绿影壁的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
  • 文化遗产保护与盗墓行为分析
  • 浅析城镇发展与文化遗产地保护间的问题之一出发点——限制还是建设
  • 数码相机拍摄文物与图片处理技巧
  • 要重视保护规划中的基础资料编制
  • 古建筑保护应一盘棋
  • 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文物保护探索
  • 最新热门    
     
    龙门石窟潜溪寺渗漏水原因分析


        龙门石窟自开凿1500多年以来,除人为破坏以外,在自然营力的长期作用下,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地质病害,洞窟渗漏水就是其中的病害之一。现正在实施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龙门石窟保护修复工程”项目中,潜溪寺作为试验洞窟之一,渗漏水治理将是下一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分析,对治理措施进行探讨。

        潜溪寺位于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约开凿于盛唐高宗初期(650~661年),洞窟高9.2米、宽9.5米、深6.8米,穹隆顶,马蹄形平面,外壁岩体倾角60°~70°。潜溪寺洞窟地面标高为156.80米,高出伊河水面7米。洞窟大,洞顶薄,构造发育,南北两侧层面节理通透,岩体处于弱风化带中,洞窟后部山体及北部植被较发育。

        洞窟开凿在寒武系上段崮山组巨厚层极细-细晶白云岩中,岩性坚硬、致密。单层厚度一般为70~200厘米,岩体*,局部地段岩体破碎,洞窟顶部岩层厚度180~220厘米。岩层产状走向NE(北东)30°~70°倾向NW(北西)倾角24°~30°,属缓倾斜单斜地层,矿物成分、化学成分较复杂,岩体构造十分发育。构造节理、层面节理、卸荷节理、风化节理相互切割交叉,在岩体表层或一定深度内构成上下纵横分布的裂隙网络。

        洞窟在宏观上受构造节理和卸荷节理控制,在洞窟南、北两侧发育有两条较大的构造节理,分别为J1和J2在地表形成明显的下陷式或“V”字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