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运用现代工程原理实现古建的保护、展示和利用——故宫午门展厅设计
  • 『贾文忠』遭遇尬尴
  •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文物科技发展——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四次学术年会综述
  • 开发利用历史文物保持原貌是关键
  • 拓片字迹和图案的整修与复原——整修与复原《西夏碑》拓片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经验
  • 江西古镇及其保护
  • 虎丘塔有可能再现原真——从最近看到的一张150年前的虎丘塔照片谈起
  • 2005年度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获奖项目
  • 2005年度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获奖项目
  • 中国书画在岭南地区的保护
  • 最新热门    
     
    也谈保护性建筑与石窟寺背景环境之关系


        《中国文物报》2005年10月14日第6版刊登了中国文物研究所永昕群先生的“石窟寺保护性窟檐建设与背景环境之关系浅谈”一文,读后颇有感触。该文深入分析了石窟寺价值评估与保护措施的相关问题,并就窟檐形式作了详细地探讨和论证。笔者结合几年来在龙门石窟保护中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也谈谈修造保护性建筑对于石窟寺长久保存的意义,愿与永先生共勉。

    关于当前修造窟檐的争议问题

        当前我国石窟界关于是否修造保护性窟檐,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首先,窟檐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这早已解决且技术娴熟),只是观点之争——部分专家和学者认为窟檐改变了石窟寺文物本体和背景环境之间的视觉与美感平衡,带来不和谐之音;有的认为窟檐属于附加于文物本体之上的外来物,违反了《威尼斯宪章》中关于“文物修复中尽量不使用附加物”的原则。这些观点曾一度占据主流地位,使许多文物保护工作者谨小慎微,“宁可无功,但求无过”,导致窟檐这种传统保护工程技术在石窟保护工作中被束之高阁,难以利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国家和政府对石窟寺进行了抢险加固工程,多数使用过窟檐来保护石雕和碑刻题记,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当解决了石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后,石窟保护界普遍谨慎起来,很少考虑修造保护性建筑的办法。其次,认为窟檐属于修复性工程,要求严格,造价不菲,同时也存在不少施工上的难题,比如洞窟、造像密集的地方,存在施工上的难度和安全问题(不少洞窟顶板只有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