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在数千年文明历史的长河中,与祖国同步创造和发展着辉煌。贵州又是全国56个民族聚居的省份,世居民族有17个,现居民族有49个,人口比例占全省总人口的近40%。贵州无论历史文物和民族文物都非常丰富,这些珍贵的文物,无疑在历史、考古、民族学等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省博物馆和考古研究为龙头单位的专家学者们,于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带领着基层文博单位,辛勤耕耘在这片土地上,做出了功不可没的卓越贡献,使贵州伴随着全国文物事业的腾飞,登上一层又一层的新台阶。
但是也要看到,由于贵州处在开发中的西部地区,受经济发展滞缓和地理环境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文博事业领域,发展水平与全国兄弟省市相比,要略逊一筹。就文物保护和修复这一学科而言,与其他省市相比也有明显差距。
无论哪一个博物馆,其内在机构必不可少地都有一个保管部,职能是“保护”和“管理”文物,保护是第一位的。只有将文物安全、充分地保护好,才能进行必要的管理。也只有这样,才能谈得上进一步达到研究、展览、宣传的目的,它不只是简单的收藏。没有能力和条件将文物保护好,就根本谈不上管理,其结果必然使文物不断受损、破坏以致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但凡文物部门人为的、有意识的破坏行径容易引起重视与防范,但无意识(指主观不重视、缺乏文保知识)所造成的损毁情况,其危害性更为可怕,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文物的生存将受到极大的威胁。作为一个博物馆或文物收藏单位来说,所拥有文物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其单位工作水平和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陈列展览中缺乏应有的、好的文物面向观众,其宣传教育意义也将大打折扣。因此,将祖先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