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冬天,我在德国埃森克虏伯历史档案馆查阅有关历史史料时发现——德国克虏伯家族的第二代传人阿尔弗雷德·克虏伯,1861年在为普鲁士军队制造大炮时曾自我标榜:“本家族生产的大炮之所以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巨大,其重要因素是一千公吨级的落重蒸汽锤把秘制的纯钢千锤百炼,使钢质坚韧无比……可以维持三百年不腐不朽!”
然而,厦门胡里山炮台的280毫米的克虏伯大炮是1893年从德国购进的,时至今日只不过112年的时间,但是大炮底部的旋转钢链的护板已部分锈烂,这和阿尔弗雷德·克虏伯“三百年不腐不朽”之口实相差甚远,其原因何在?
今年3月,我陪同福建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国珍和中国文物研究所的铁器文物专家,在胡里山炮台进行大炮维修取样的同时,对克虏伯大炮及其炮阵地的综合环境做了一次全面系统调查竟然意外地发现胡里山炮台的“历史违章建筑”——20世纪30年代由于战争加建的钢筋水泥掩体及其海洋环境对克虏伯大炮的侵袭与腐蚀起了关键性的破坏作用!
为了验证,我们首先着手追溯胡里山炮台的原初设计方案。
胡里山炮台是由普鲁士将军的儿子、德国退役陆军少尉汉纳根设计的“洋式”(设计方案)与“闽南式”(建筑材料)相结合的战略性炮台。
汉纳根是根据德国克虏伯巨炮的特点(克虏伯生产的大炮凡超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