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中共 一大 会址
  • 荡然无存的古建筑不宜重建
  • 关于岳阳楼保护的思考
  • 文化遗产管理的国际经验
  • 渐变性与突发性——重新认识自然环境与文化遗产地及其背景的关系和影响(一)
  • 谈辽沈战役纪念馆全景画的修复与保护
  • 融进现代保护理念 强化研究 发展传统技术——传统装裱技术研讨会综述
  • 一点不同的认识——基于价值取向判断的遗产评估导致保护方法选择的偏差
  • 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哪些给不可移动文物造成破坏行为,应当受到行政处罚?为什么?
  • 保护利用洪江古商城的基本思路
  • 最新热门    
     
    修复西周 班簋

     

        1972年6月间,在北京市物资回收公司有色金属供应站的废铜堆里拣选到一件古器残件,经北京市文物管理处组织专家鉴定,确定为“班簋”。

        此器原为清宫宫廷藏品,曾著录于《西清古鉴》卷十三第十二页的《周毛伯彝》中,即“班簋”。该器物记载了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成王诵的重要史料,但何时从清宫流出,何时被人破坏,已无可考,最可能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失散。郭沫若先生得知后甚喜,曾著《“班簋”的再发现》一文进行论述,一时轰动了文博界、学术界。

        1973年夏季,原北京市文物工作队有两位同志将“班簋”残件送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厂修复。原厂长蔡瑞芬将任务交给了赵振茂先生(当时他正在修复一件青铜商卣)。送文物的两位同志说:“这件残件是西周铜器,叫‘班簋’,是队里同志从废铜里拣出来的,缺五分之二还多,只有这一大块和半截腿,再怎么找也找不着了。”

        赵振茂仔细观察送修的原器,残毁相当厉害:原器4足已全部折毁,器身毁去过半,底部变形,但口部、腹部、器耳、花纹还有部分残存,特别是腹内铭文,基本上保存下来了。

        这件“班簋”是硬伤,是被砸坏的,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