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在激荡中发展——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巡礼(之二)
  • 违反本法规定走私文物的,应当给予什么行政处罚,它与走私文物罪有何区别?
  • 领导重视全民参与协调发展
  • 圆明园之争被忽略的实质
  • 计算机分析技术测定古代岩画年代的探索
  • 『楚越古道』遗存保护刍议
  • 是谁毁掉了这份铁证
  • 瑞金的文物保护管理方式
  • 对于在建设施工中给不可移动文物造成破坏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给予何种行政处罚
  • 文物保护单位的合理利用
  • 最新热门    
     
    在激荡中发展——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巡礼(之一)

    内涵,既包含了地上的文化遗存,也包含了地下的文物资源;既强调了对一个个文物点的保护要求,更强调了对成片街区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的保护要求;既注重有形的文物保护,又注重对无形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的保护。纵观江苏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历程,是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一个艰苦努力、在激荡中寻求发展的历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只注重单体文物的保护,到注重历史街区、环境风貌的保护。随着市域的不断调整和扩大,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天际线”已在不断发生变化,城市的核心地带在历史的长河中呈动态状而非静止不变。对于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区域把握,我们一定要立足于现实,同时又不能囿于现实;既要考虑到对目前已存街区的保护,同时又要考虑到对其延伸地带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不仅仅是指几条街区、街区内的几处文物古迹或地下文物埋藏区,同时也应包含城区边沿地带的历史文化遗存。近年来,江苏的名城名镇保护工作,经历了一个由加强对单体文物保护到注重历史街区、环境风貌保护的艰难历程。在有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下,那种因“城市建设”需要动辄让文物“搬家”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那种凭长官意志来摆布文物古迹命运的现象得到了扭转。在注重对名城名镇中单体文物保护的同时,注重对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风貌的保护,注重对城市传统格局及历史街区的保护,注重对城市“生命印记”(或曰“城市的记忆”)的保护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如无锡市对薛福成故居及东林书院的维修和环境整治;南京市对明城墙的维修及周边环境整治,对甘熙故居及南捕厅历史街区的整治;扬州市对汪氏小苑及东关街历史街区的维修整治;镇江市对昭关石塔及西津渡历史街区的整治;常州市对瞿秋白故居的维修及青果巷历史街区的整治等,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二是由只注重申报过程及成果的获得,到明确了申报成功以后所肩负的保护责任。与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相比,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申报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各级政府的积极性远远大于对作为一个单体的文物古迹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积极性。因为,“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丰厚与否的综合反映,申报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为官一任的政绩,更关系到对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将会带来的作用,因此,各地对申报工作往往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直到获得申报的成功。但当人们沉浸在申报成功所带来的喜悦时,在鲜花的海洋和如潮的欢呼声中,又有几人会想到在这喜悦的背后,等待我们的将是一个更加神圣的责任。在一些城市,申报成功后,对如何做好城市建设中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并没有及时采取新的措施,一些重要历史街区及文物古迹被拆除的现象仍然存在,有时还波及到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这种重申报、轻保护的倾向,通过人大、政协及有关方面的努力,通过有关法律法规的不断深入宣传,已有所改变,政府有关部门及有关领导对申报成功所带来的保护责任认识更加清醒,重申报更重保护已成为新的工作要求,城市中的历史街区及文化遗存通过重新规划而得到了有效保护。

        三是由只注重眼前利益的对文物资源的利用,到注重长远利益的可持续发展。历史文化名城是文物资源较为集中的地方,对文物资源的合理利用,能够给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带来无限生机。但在名城资源利用的问题上,仍然存在着是科学的、合理的利用,还是掠夺式的、“充分”的利用这种质的区别。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历史留给后人的馈赠,我们的责任不仅是保护和利用,而是要能将其延续下去,使子孙后代永续利用。江苏在名城文物资源利用问题上,部分城市曾存在着只顾追求眼前经济利益,对文物资源竭泽而渔、对历史文化街区大动手术的现象。文物保护“十六字”方针中的“合理利用”,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随着党中央以人为本的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提出,文物资源如何做到合理的、可持续的利用,已再一次要求我们要在一个新的高度来重新提高认识。目前,“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已在江苏省文物资源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工作中得到广泛宣传落实。

        四是由只注重有形文物资源的保护,到同时注重“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在《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中,强调要将城镇的历史演变、建制沿革以及特有的传统文艺、传统工艺、传统产业及民风民俗等口述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昆曲和古琴艺术,都与江苏有极大的关系。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概括起来有民俗文化、民间文学艺术、传统民间工艺、民间饮食文化四大门类。这些传统的、民族民间的文化资源大都蕴藏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中。因此,随着名城名镇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名城名镇所在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已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对待,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在已经编制的名城名镇保护规划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作为专门内容来突出。在江苏省委宣传部的领导下,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联成立了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保护领导小组,负责对全省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普查和保护规划制定工作。

        五是由只注重对已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中的街区保护,到同时注重对一般城市中的历史街区的保护。江苏有13个省辖市,已有8个被公布为国家级或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1201个乡镇,被列为国家或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的只有13个。全省现有历史街区和老街50多处,大都在名城名镇中。但老街破坏现象严重,有的已是名存实亡,传统街区正逐步丧失记忆。在《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中,对在历史文化名城中历史街区内的工程建设与“在其他城市中的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工程建设,在审批权限上虽作了不同程度的规定,但毕竟在对历史街区的立法保护上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与此同时,江苏省人大、省政协及有关方面近年来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视,不断组织人员深入一线进行调研,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使历史街区遭破坏的现象开始得到扭转。

        六是由只注重依靠政府单边力量投入,到注重吸引全社会力量参与保护。近年来,江苏省各级政府在做好文物保护“五纳入”工作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文化经济政策,加大了对文物事业的投入。与此同时,在各级政府的积极引导下,社会各界关注文物事业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企业、事业、个体等出资维修文物、保护历史街区的现象不断出现,过去那种一味依靠政府投入的“单边行动”逐步得到改变。

        纵观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的发展历程,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系列激荡起伏的转变,江苏全省的文物古迹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才得到了较好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生命印记”才得到了更好的保存。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