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对工程建设中文物保护工作的体会和思考
  • 违反本法哪些规定,造成文物灭失、损毁要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 烟雨三峡瓦屋仄石磴(完)
  • 如何做好文物建筑修复保护工程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重庆湖广会馆修复保护工程的监理工作启示
  • 唐代舞马衔杯银壶复制中的鎏金工艺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的思考
  • 民俗文物的征集保护与利用——青岛市博物馆的探索
  • 烟雨三峡汉墓与汉赋(十二)
  • 非法侵占国有文物的犯罪依法应当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 新时期考古工作的主战场
  • 最新热门    
     
    烟雨三峡胡家坝(十一)

     

        2002年的9月,我带着29个本科三年级学生在胡家坝发掘。把29个学生从南京带到三峡进行考古实习,同样也是一项工程。万州一下船,看到迎面一堵墙似的长长台阶时,许多同学,尤其是女同学才意识到自己的行李太大了。山城对他们来说首先是一种负重感。从万州港到龙宝饭店的直线距离并不远,但那时尚没有公共汽车,带着行李走似乎又太远;出租车不可能,首先没有那么多人带路,万一走丢了,连找都不好找。后来找了辆卡车把行李拉上去,同学们则自己走上去。 学生到工地后,我们每天主要考虑的倒不是发掘,而是学生们的衣食住行。

        在发掘工地上我不断地从一个探方跳到另一个探方,这时候我感到当老师首先是一项体力活。我国的考古发掘与西方不一样,西方靠科学,靠精确的数据,我国则更强调经验。西方发掘时每次挖多深都规定好了,只需按规定往下挖,若出现什么东西,你只需按三维坐标记录就行了;中国的发掘是按文化层位来进行,而对于文化层位的辨识,则完全靠经验。我们的学生所要学习的,最主要的也包括辨识文化层位的经验。学习经验则需手把手地教,就如同传统的师傅带徒弟一样。现在你就会明白我为什么要像羚羊般在探方之间跳来跳去,而且这种跳跃没有须臾的间歇。一天下来之后居然比自己发掘还累 。

        发掘的周家嘴、望天丘、胡坪丘三个地方地势都很平坦, 但文化堆积较薄。不过层理还算清楚,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