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山西高平古建筑 国保 单位现状的思考
  • 完善文物制作工艺研究与传承机制
  • 提前介入 密切配合 促成文物保护和工程建设 双赢 局面——广州大学城文物保护工作纪实
  • 一些干部修别墅 锁定世界遗产庐山景区
  • 烟雨三峡汉墓与宋城(四)
  • 《文物保护法》为什么要增加对违反《文物保护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法律责任一章的规定有何特点?
  • 山西文物修缮保护工程的现状及其思考
  • 刘景龙先生的 龙门情结
  • 烟雨三峡技工与民工(六)
  • 文物安全常抓不懈——陕西连续两年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 最新热门    
     
    北京文物与人文奥运——重视保护北京城的人文色彩

    宫、皇城为中心,分层次控制建筑高度;保护城市重要景观线;保护街道对景等十条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措施。但十多年来,这些好的规划思想,没能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北京城历史遗留下来的城市建设理念失去的太多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性的建议》中指出:“保护不应只局限于自然景观与遗址,而应扩展到那些全部或部分由人工形成的景观与遗址。因此,应制定特别规定确保那些通常受威胁最大、特别是因建筑施工和土地买卖而受到威胁的某些城市中的景观和遗址进行保护。对进入古迹应采取特别保护措施。”这一建议事实上确定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工作指导方针。近年来大批老北京的市民离开了组成北京人文景观的故土,迁移到外围,进入城里的大多数是企事业单位和外来人口。拿北京旧城什刹海地区来说,这里近些年最火暴的活动项目是胡同游,游人穿胡同走小巷,看看四合院,深入到普通百姓的家庭体验当地民俗风情,把书中对老北京的描写化为身临其境。就连北京人也十分衷情胡同游。去年国庆节什刹海地区的所有胡同都是游客,人们把这里当作了解、回顾北京传统生活的窗口。这个地区的房屋基本保留了清朝以来的规模和格局,虽然这些房屋远不如被确定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大宅院,但是由于这一地区街巷房屋原始状况保留的比较多,普通民居的门楼、砖雕、石阶、门墩都表现了浓厚的北方建筑的地方特色,生活在这个地区的普通百姓的生活展示了北京地区特有的文化内涵,这种有别于当代高楼大厦的城市生活中的安逸、恬静的生活景象,更显出它独特魅力。九十年代初什刹海地区的改造工作也曾出现大拆大建的倾向,一些老的院落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在原址上盖起了仿传统建筑形式的四合院。这些灰砖青瓦、雕梁画栋的四合院确实比原来的旧院落好看、有气派,但这种改造形式改变了这一地区原有的内涵。生活在这里的普通百姓迁移他处,外来人口不断进入,居民成分变化很大,已无法再现老北京的民俗风情。值得庆幸的是这种情况及时得到了制止,一批老专家言辞恳切地提出了建议。后来,什刹海地区停止了大拆大建,许多居民自行对自己的住房进行维修,有的改造成具有中国风情的茶室、咖啡屋,近年来这一地区整体成为老北京城内一个景区。但是,近日听说为了解决道路拥堵,德内大街、鼓楼西大街、都要拓展成三十到五十米的城市次干道,如果这个消息属实,大马路就会把这唯一还基本原汁原味保留老北京风貌的地区割裂,把原有的街巷格局改变。如果此项工程由房地产商投资进行,最后的结果就是投资商为回收资金在新拓道路的沿途建商业设施,那么这里很可能成为一处有历史文化保护区之名无历史文化保护区之实的地区,离人文奥运的目标背道而驰。在九十年代末北京老城区共列了25片历史文化保护街区,这些街区有的在前一时期的危旧房改造中,原风貌已荡然无存了,有的在改造中,将原街区蕴含的文化内涵消失了,这就是把北京历史之魂撤走了,到2008年要实现人文奥运的目标这种情况决不能继续了。

        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确定不但要看城市的历史,还要着重看这座城市是否保存着众多的文物古迹,是否保留着具有历史特色的城市风貌和格局。保留得越多越完整,整座名城的历史脉络越清晰,它的价值就越高。如果,一座城市里的文物古迹在不断减少,原构-文景观的人群不断被迁移出它特定的环境,那么历史文化名城的本身价值就会大大降低,特色就会减弱,对外界的吸引力就会丧失。2002年为了解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居民对北京城市改造的想法,我们深入居民户内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有49%的居民以住在老城区为自豪,61%的人认为应当以保护古都风貌为主,四合院的原有格局不可以改变、四合院要原样保持,72%的居民认为四合院与现代化生活设施是可以结合的。41%的居民认为不需要专门建民居博物馆,可以仿照什刹海地区的做法,居住的同时对游人开放,保护历史街区连带保护住在里边的居民,才是真正的保护,只有这样才是建立真正的好的博物馆。由此可见保护好这些历史留下来的财富,保护好传统历史文化是民心所向的。

        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文奥运这个主题,我们建议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制定规划、建设市政设施上

        近几年,城区街道改造的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的规划做得科学合理,行政管理机关的协调工作做得好,改造工作就能比较顺利地进行。如八十年代,国子监这条老街上临街的民房被改成各种小店,200多个摊位的农贸市场占了大半条街。为了恢复这条历史文化街区的原有风貌,东城区政府对这条街做了科学的规划,并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搬迁了农贸市场,腾退了被附近单位和居民侵占的街面,炸掉了与街景风貌不符的厂房和烟囱,保持12米宽的古街风格,并将沿街的墙壁粉刷成老北京民房的青灰色。整治后的国子监街,古朴的民居、苍翠的古树、传统的牌楼衬托着孔庙、国子监两组建筑群,展现出古街的神韵,吸引了大批游客,也成为一批影视剧的外景拍摄地,这条街区的合理规划和成功改造,不仅收到好的社会效益,其经济效益的收效也很可观。现已被确定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基本上全在老城区内,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房屋陈旧,市政设施落后,电、气、水、暖供应存在较多的困难,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如果这些问题全部由政府解决,经济负担过重,政府无力承担,如果由房地产开发商来承办,经济效益必然放在第一位,保护历史风貌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政府出面做好规划,抓好市政设施的改造,其他的投资项目由当地居民、单位或者开发商按照规划要求进行改造,可以较好避免上面所说由政府或开发商单独开发带来的问题。

        二、根据街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鼓励街区居民外迁或留住原址等多项政策,尽可能保留原街区的人文色彩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全体大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中指出:“保护规划的主要目标应该明确说明达到上述目标所需的法律、行政和财政手段。保护规划的目的应旨在确保历史城镇和城区作为一个整体的和谐关系。保护规划应该决定哪些建筑物必须保存,哪些在一定条件下应该保存以及哪些在极其例外的情况下可以拆毁。在进行任何治理之前,应对该地区的现状作出全面的记录。保护规划应得到该历史地区居民的支持。”根据这一精神,对列入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地段,不宜采用重建的方式,应在普查的基础上对现有房屋做个分析,对险情严重的可以重建,但新建筑在高度、体量上不宜超高超大,建筑风格应与原街区建筑相符合。对房屋结构基本安全的,将搭建周围的违章建筑拆除,恢复建筑的原建设格局。对现代生活所需要的通讯设施,采暖设施、排污设施,可采用现代科研成果解决。如采暖可采用中央冷暖液态源技术、排污可采用微生物处理技术。使老城区的现代化发展与新兴的住宅区同步发展。为了合理解决改造后街区的人口的密度,可以通过制定各项政策,由当地居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外迁还是留住,同时,也可以通过房屋置换的方式吸引非本区域的老北京居民。旧居改造总体来说要比拆迁重建节约资金,中等以上收入的居民就有能力留住原址,将“人文北京”的内容保留下来。

        三、把已确定的规划,通过法律保护得到落实

        199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做了批复,对老北京城保护的十项措施在九十年代的城市建设中,就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有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法律、法规,在当前强调依法行政的情况下,对不按规划办的行为,只能根据领导的意见进行处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治”,在执行中伸缩性大,不利于执行。因此,加快立法已是当务之急。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