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烟雨三峡陈家坝(二)
  • 张骞故里护宝人——记陕西城固县龙头镇文物保护神崔成林
  • 拆迁经营城市的成本
  • 对出境展览的文物我国法律有什么保护措施?
  • 盗窃文物的犯罪行为应为刑法中独立的罪名
  • 拍卖会上被盗的朱熹诗册完璧归赵
  • 北京文物与人文奥运——重视保护北京城的人文色彩
  • 合资合作探索文物保护与利用双赢之路——陕西乾陵懿德太子墓博物馆保护利用的实践与思考
  • 烟雨三峡搬家,搬家(三)
  • 长城脚下民居群张家口堡子里及其保护
  • 最新热门    
     
    积极参与正确引导——广东东莞市茶山镇文物保护访谈

    察到这些东西的价值,开始介入。1998年10月,成立了南社古建筑群保护利用领导小组,由镇长担任组长,两名党委副书记、两名党委副镇长担任组员,拨出专项资金全面开展各项保护和利用工作。


    对待群众的自发保护意识不能简单地制止,而是要主动参与,积极引导。


        我们对南社的认识是逐步提高的。通过邀请专家到南社村考察,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后才明白,群众自发维修的热情很高,很积极,动机是好的,但做的维修不一定是好事,有的已经将原貌破坏了。我们意识到不能让这种随意性维修再发展下去了,否则,就会全部破坏掉。镇政府一方面果断地禁止随意性维修;另一方面,请专家给他们讲文物及文物保护知识,反复地宣传《文物保护法》,充分肯定他们保护文物的热情,同时也指出没有按照文物维修原则维修所造成的不良后果,而不是去简单地制止,呵斥他们违法,以保护这种积极性。为了将他们自发的积极性引向正轨,由过去随意维修到按照国家的文物法规维修,镇政府主张做一个文物保护的规划,而且决定,要么不做,做就要做最好的,于是请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南社村专门做了一个保护规划方案。保护规划出来后,在专家指导下,维修了两个示范建筑,市政府拨出150万元对濒危的古建筑进行抢修,专家考察后很满意。通过这两个示范性单体建筑的修复,镇政府鼓励老百姓以后修复都要按照这样的标准,维修必须在文物专家指导下维修;维修前要有维修设计方案,报省文物部门批准,批准后请有资质的施工队进行修复。我们现在已经做了11个单体建筑的维修方案,从明年开始,施工就铺开。设计和施工都是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在专业的监理下进行,不会再有破坏性的维修。就是这样通过和专家的一次一次的交流,我们地方政府和老百姓对文物保护的认识逐步深入,思路也更清晰了。


    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更有责任将南社村保护好。


        镇上负责文化工作的同志激动地告诉记者,南社村已经存在了几百年,但以前都没有引起重视,是钟书记来了以后才得到重视的。请专家来指导、请清华大学作保护规划方案、申报省保单位等所有的工作都是近几年做的。我又一次体会到了领导意识对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于是自然而然地问起了这个问题。
        钟耀祥书记动情地说,祖先留下的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它是我们先人劳动、智慧和文化的结晶,能在茶山这块地方保留下来是不容易的,因为整个东莞经济改革开放发展二三十年,大部分的老房子拆的拆,毁的毁,像南社这样的古村落能保存下来很不容易。难得一些老百姓有自发维修的积极性,尽管在修复中出现了偏差,某些方面做错了,但这种行为带动了其他居民将古建筑保护下来了。现在广东省委提出要建设文化大省,东莞市委提出要建文化新城。如果我们的文化没有历史、没有历史的痕迹,我们将从哪里建文化新城,去建文化大省呢?从这个角度上而言,文物的保护是刻不容缓的。我对文物保护很着急,开会呼吁,到老百姓那里也呼吁,大家要好好保护文物。而如何保护好它呢?我觉得最缺乏的是人才,所以多次邀请专家来指导工作。作为地方政府,我们现在有条件、也有能力将它保护好,更有责任将南社古民居保护好、修复好,甚至开发利用好,让子孙后代承传下去,这是我们在这里从政应该为老百姓做的工作。
        在一些地方,似乎文物保护和经济建设、地方社会发展是一不可调和的矛盾。茶山镇不这样看,钟书记他们认为,文物保护和经济建设没有矛盾,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是相得益彰的,是互利的。经济越是发展,越有条件搞文化建设、文物保护,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建设,如南社村的维修需要多少钱,镇政府将尽量满足。反过来,文化建设又可以带动经济发展。这是一种联动的关系,不是独立的。我们现在之所以腾出手来搞文化建设,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动茶山镇的经济建设。
    据了解,在茶山镇,除了南社以外,还有两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4处文物点。它们同样得到了镇委、镇政府的重视,获得了有效保护。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