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烟雨三峡陈家坝(二)
  • 张骞故里护宝人——记陕西城固县龙头镇文物保护神崔成林
  • 拆迁经营城市的成本
  • 对出境展览的文物我国法律有什么保护措施?
  • 盗窃文物的犯罪行为应为刑法中独立的罪名
  • 拍卖会上被盗的朱熹诗册完璧归赵
  • 积极参与正确引导——广东东莞市茶山镇文物保护访谈
  • 南京明城墙保护和利用的思考
  • 传统街区保护与经济学(三)村镇街区保护与人文关怀
  • 古遗址的调查和评估
  • 最新热门    
     
    软环境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文物保护法》。翌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正式实施。新的《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出台,是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件大事,对文物保护工作,特别是对改善文物保护的软环境,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制度的基础上,要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完善执法程序和执法监督,尽可能减少执法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干扰。

    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文物保护思想 完备的法律体系并不等于良好的法治环境。如果掌握一定权力的决策者、执行者守法意识不强,文物保护思想不端正,一旦文物保护与某些集团或个人的利益构成矛盾冲突,不管行为是否触犯法律,也不管专家学者如何奔走呼号,他们总会千方百计利用权势将历经千百年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的宝贵文物破坏,乃至彻底铲除。这样的事例前几年屡见不鲜。如定海古城遭毁案,各界专家保护文化古城的呼吁如杜鹃啼血,新闻媒体也连篇累牍提醒权势者对于古城文化遗存手下留情,当地民众还奋起诉诸法律,要求保护祖祖辈辈生长于斯、繁衍于斯的千年古城;然而,定海古城最终没能逃脱被毁的命运。

    深究起来,浙江定海古城的毁灭,法律法规可能有它不够完善的地方,但并非没有明文规定。在定海毁灭古城之前,浙江省就已出台了《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给濒于毁灭的历史名城提供法律保护屏障。法律固然是庄严而神圣的,然而事实更为冷酷无情。在定海,我国首例民众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自己家园而依法状告市政府拆迁办一案,竟然败诉。定海古城大片的传统民居和历史街区被推倒、被铲平,一座座老房子倒下去了,在一片尘土飞扬之中,所谓“历史文化名城”也已慢慢地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从这些教训中,我们看到了文物保护软环境的恶劣以及有关决策者、执行者文物保护思想的缺失。如果决策者、执政者懂得珍惜文物,善于从长远和大处着想开发利用文化遗产,他们在发展地方经济时就会把文物保护纳入其中,那么文物保护软环境的改善从领导上就有了保障。对于文物保护来说,决策者、执政者的支持是非常关键的。河南三门峡在城市发展中,没有在大遗址上大兴土木,而是在其上种植花草,将其建成绿草如茵、花团锦簇的公园,供市民休闲娱乐,既保护了文物,又增加了市民的休闲去处,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改善了投资环境。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城市。现在,越来越多城市管理者和经营者意识到,不仅要营建城市的马路、楼宇、花园,还要营建城市的特色文化和生生不息的精神。其文化精神的独特性、可传承性何在?就在于这个城市多年历史所积淀下来的、早已融入现实生活的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文明成果,文物及文化遗存就是它们的载体。

    社区及公民的文物保护意识 文物保护软环境的基础性因素是社区及公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任何一项伟大事业,如果没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要想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文物保护作为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许多珍贵文物的第一发现者和保护者就是普通群众,如果群众缺乏文物保护意识,没有采取基本的保护措施,它们可能无声无息地被破坏甚至毁灭了。这样的教训是很多的。黑龙江省宝清县发生过9名村民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江平原汉魏时期遗址重要组成部分炮台山古城遗址上“开荒”种地,致使这座珍贵的古文化遗址遭到毁灭性破坏的事件,令人扼腕叹息。

    可喜的是,由于近年来加大文物保护宣传力度,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提高了,并产生了积极效果。去年1月,陕西眉县王宁贤等5位农民在取土时意外发现一处西周青铜器窖藏,妥善保护并及时报告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后经专家考证,这批青铜器件件有铭文,创造了全国同类发现的多项第一,记载了单氏家族8代与西周11代12位王,涵盖了西周王朝的整个历史,对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次发现被评为了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一镢头挖出27件西周青铜重器的典型事迹,传遍了全国,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唤起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北京在修建皇城根遗址公园和修复广渠门明城墙工程中,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市民积极参与,踊跃捐献城墙砖及钱物,既促进了修复工程的顺利开展,又使全市文物保护软环境大为改观。由此还看出,新闻媒体作为表达群众、教育群众、动员群众的舆论工具,在提高群众文物保护意识,改善文物保护软环境的基础方面,是大有作为的。

    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责任意识 在文物保护软环境的各种要素中,文物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是重点。“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在文物保护领域,文物工作者既是主要的谋事者,也是重要的成事者,有关法律制度的出台,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支持,都需要文物工作者的积极推动和努力争取。因此,需要加强对文物工作者的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防止因办事效率低,推诿、拖拉、不负责等而失去文物保护的机遇。

    最近,北京文物工作者利用2008年举办奥运的契机,把如何向世界展示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丰厚的文物资源,当作“人文奥运”的重要课题,对北京的宫廷文化、寺庙文化、皇家园林文化、名人故居文化、民俗文化和传统的商业文化等进行了系统调研,提出文物等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在建构2008年奥运会人文环境中应发挥重要作用。他们针对文物保护的人文因素等软环境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提出了严格控制皇家园林景区周边的房地产项目,多种形式展示以故宫、天坛、颐和园等为代表的宫廷文化,有重点地对一些规模大、价值高、有特色、影响力强的庙宇加以修缮,大力开发名人故居旅游,打造琉璃厂、大栅栏、天桥等民俗文化和传统商业文化的人文品牌等建议。文物工作者抓住机会,努力寻找文物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契合点,为文物保护软环境的好转创造条件,为文物保护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最后,应该看到,文物保护软环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上述四大要素中,法律制度是核心,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文物保护思想是关键,社区及公民的文物保护意识是基础,文物工作者的责任意识是重点。四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互相制约,不可偏废。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