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广州圣心大教堂整体维修
  • 察毫末 而集万象——从旧报纸残片谈古建筑修缮中的历史文化信息收集
  • 浅谈日本艺术品的保护与修复
  • 实地考察 标本上手 真赝对比一种全新的古瓷鉴定培训方法——首届景德镇古瓷鉴定研修班纪实
  • 文物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
  • 谈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
  • 浅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社会意识
  • 乐山大佛灵宝塔基础勘察及加固方案筛选
  • 龙门石窟洞窟漏水病害治理
  • 返本和开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理念和实践
  • 最新热门    
     
    整合资源共建区域文保科技平台——湖北省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中心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副理事长、我国著名文物保护专家、省博物馆顾问陈中行研究员亲自担任技术总监,集中了馆所全部有关业务骨干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9人,中级职称14人,高级技工4人,形成了一支人才结构合理的专业队伍。目前,1500平方米的漆器脱水实验室、漆器修复室已初具规模,8000平方米的“文保中心大楼”也正在筹建之中。

    中心承担的“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遗址大型饱水木构件原址保护技术研究”课题,经多年攻关,已有独创性突破,取得了“遗址中高含水木构件脱水定型的微生物方法”和“无强度丝绸的微生物加固方法”两项重大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已向国家专利局申报并获准受理。今年8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文物保护技术与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工作汇报会上,专家组对陈中行同志的专题汇报给予了很高评价。尤其是用于古代丝绸保护的微生物加固方法,在该领域独辟蹊径,已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以生物技术为基点,应用相关材料和工艺,对某些特殊的文物进行有效保护”,这一思路及其实践的初步成功,被认为是当前文物保护科技领域里具有重大意义的突破。

    与此同时,中心还承担着五项省科技重点攻关项目,主要涉及金属文物保护、出土古代乐器的复原等领域。

    回顾几十年的历程,再看今天面临的形势,他们最大的感受是:唱“独角戏”不行,必须走联合攻关的道路;建立文保科技平台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现代文保科技工作,涉及领域多,有些已经涉及到当代前沿学科。在我国,各地博物馆独立的文保科研综合实力(人才、情报、资料、经费、设备等)都很有限,不是什么人才都有、什么设备都全,不可能开展大型科学研究项目。仅靠博物馆力不从心,更谈不上“创新”了 。因此,必须联合馆外的科技力量,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所有潜能和更多社会资源,为我所用。

    1979年,湖北省博物馆开始“曾侯乙编钟的研究与复制”这一重大课题,涉及的主要学科有冶金、铸造、物理、音乐、考古、历史、文物保护、自然科学史等,如果仅靠自身的力量,将无法胜任。他们联合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武汉机械工艺研究所、广东佛山球墨铸铁研究所、武汉工学院,以及哈尔滨科技大学等单位,成立了“曾侯乙编钟复制研究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密切协作,联合攻关,终于在1982年底获得了成功。

    这一次尝试让他们提高了认识,也为后来的“联合攻关”提供了借鉴。湖北省博物馆的所在地武汉,高校和科研单位云集,就某种意义而言,这就是他们进行文保科技工作最广大的“同盟军”,或者说是人才、设备等重要资源最近便的“储备库”。该馆近十年来完成的多个项目,如曾侯乙墓饱水木构件的原址保护、铜绿山遗址保护、中山舰保护等就广泛吸纳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冶金科技大学、中船总701研究所、武汉现代工业技术研究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等单位在计算机、船舶修复工程、船体保护、防腐材料、金属保护、微生物、生物工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力学等等方面的科技力量。

    “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和技术是一个大跨度交叉和高度综合的集成体。”其科技进步与创新,势必“带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跨越式发展,实现我国从世界文化遗产大国到文化遗产强国的转变”。但是,这一“转变”需要巨大的“力量”去推动,当务之急需要建立一定规模的科研机构和提供较为完善的科研条件。为了赶上飞速发展的形势,建立文物保护科技平台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湖北省博物馆初步设想:大力加强“中心”的建设,使之成为湖北省的文保科技平台。首先,打破“单位人”的概念,整合社会资源,在省内外广泛吸纳科技攻关所急需的人才,引进中青年专家,接收不同学科的大学生、研究生,改善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研究实力,促进与海内外同行的交流,在创新意识和思想观念上先行突破。第二,加强已有的人才培养。现有人员大多在这一领域工作了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他们熟悉情况,实践经验丰富。不少同志已经或正在出成果。现在的关键是总结经验,充分认识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发挥优势,取长补短,创新出成果。第三,加大资金投入。科技平台的建设,既是一项具有长远规划和前瞻性的复杂工程,又是文博事业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建设。对此,湖北省博物馆将在经费上加大资金投入,不让科研人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