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广州圣心大教堂整体维修
  • 整合资源共建区域文保科技平台——湖北省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中心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 浅谈日本艺术品的保护与修复
  • 实地考察 标本上手 真赝对比一种全新的古瓷鉴定培训方法——首届景德镇古瓷鉴定研修班纪实
  • 文物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
  • 谈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
  • 浅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社会意识
  • 乐山大佛灵宝塔基础勘察及加固方案筛选
  • 龙门石窟洞窟漏水病害治理
  • 返本和开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理念和实践
  • 最新热门    
     
    试论南水北调与文物保护

    统一和经济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部大运河的变迁史,就是一部运河文明的孕育史,也是一部中国历史的见证史。一位运河问题专家这样说,也许是巧合,京杭运河在流淌过繁荣与寂寞之后,又渐渐走向了历史的前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正是在原有的京杭大运河的基础上规划的。

    修建南水北调工程不能以牺牲大运河文化为代价。运河沿线数量众多的石桥、闸口、码头、堤坝、历史街区、仓储建筑曾经见证了元明清时期发达的漕运史,它们和大运河是不可分离的整体。目前,有关方面正在将大运河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京杭大运河基础上修建南水北调工程,可见人类几千年文明薪火相传的历史,继往开来,承前启后,文明的脚步正是在前人智慧的积累上才一步步达到了现在的高度。

    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困难

    (一)工程规划前期文物部门未充分参与,造成重点文物无法躲开。

    据了解,南水北调工程前期论证阶段,文物部门没有能够充分参与。目前工程规划线路已基本落定,重点文物遭遇工程或者搬迁或者发掘已在所难免。调水工程不同于其他基础建设,它受地势和水位以及成本的限制,即使有些非常重要的文物也无法绕开。

    (二)时间紧、任务重。

    南水北调和三峡水利工程相比,文物保护任务更为繁重,因为工程线路涉及中国古代文化、文明的核心地,即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以及这两个流域三个主要文化走廊或通道地带等内容。其中中线工程总干渠连接着夏文化、商文化、楚文化、燕文化等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区域,是古人类生活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丹江口水库淹没区、移民安置区和总干渠渠线涉及文物众多,文物遗存十分丰富。东线工程大运河沿线有丰富的运河文物,地下文物则深埋3-5米。2002年12月27日,由长江下游扬州段取水自流至天津的东线工程开工;2003年12月31日,由丹江口水库取水至北京的中线工程开工。丹江口库区大坝加高工程2006年全库蓄水,2008年向北京奥运会正式供水。整个工程留给文物部门的时间不足三年。水利工程和考古工程在时间、空间上重合,而考古发掘又是一项科学性非常强的工作,来不得半点含糊,文物保护的时间相当紧迫。

    (三)文物调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工程沿线很多遗址埋藏较深,农民精耕细作,田里的陶瓦片捡得很干净,大量墓葬无封土或封土被早期破坏而墓室深埋地下没有暴露,要在全线普探的基础上再进行重点勘探,否则在大机械快速掘进面前,新的文物点频频暴露,文物部门应接不暇,难以及时抢救,势必造成严重损失。在东线的大部分文物点处于黄泛区,深埋地下3-5米,现有的调查根本无法穷尽地下的文物点。因此,工程开工后肯定会碰上许多未知的文物点,文物部门需要应急的任务很重。

    (四)经费未落实是目前最大的困难

    文物部门是清水衙门,而文物保护经费又是一个“无底洞”。除了前期调查、勘探和发掘经费,文物保管的经费也很大。由于工程建设体制的变化,目前,经费管理也有一套既定的程序,按照“国务院领导,分省负责,县为基础,项目法人参与”的管理运行体制,充分发挥项目法人的作用。目前,只有文物、水利部门共同将文物保护规划做好,才能将经费落实到工程建设的总体经费之中。

    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

    工作引发的思考

    (一)文物部门应充分参与工程建设的前期规划设计,让文物部门的意见体现在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之中,这样,就可以最大可能地避开重点文物,使文物尽可能不受到损坏。

    (二)工程部门应该为文物部门合理预留文物保护时间,这句话不应只写在《文物保护法》之中,应该体现在工程的文物保护当中。文物保护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赶工期将会破坏和丢失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必须按照一定的步骤和程序才能保证文物保护质量。

    (三)经费是制约文物保护工作的瓶颈。文物保护是文物部门和工程建设部门共同的责任。目前,文物和水利部门都在自上而下不断地努力解决经费问题,相信不久的将来即能落实。

    (四)一遇重大工程建设,文物保护人才匮乏的问题就显现出来。培养和培训一批进行抢救性勘探发掘和文物保护的专业技术人才,以适应当前配合基本建设文物保护任务急增的形势是十分必要的。

    (五)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有人才、时间和经费上的重重困难,但南水北调工程也给全国的文物工作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在中华大地上,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十分丰饶,以至于我们几代文物考古工作者穷毕生的精力也只能开掘这份历史宝藏之万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借这次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之机,对研究工程沿线整个古文化面貌而言也是很有意义的。

    (六)开展多学科考古,努力获取古代文化的多重面貌。

    在以往的考古实践中,文物考古工作者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文物古迹本身,而忽略了文化遗存形成发展的外部环境。近两年来,遥感考古、生物遗传学考古、音乐考古纷纷出现,众多不同学科的工作者开始参与考古发掘,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种科技手段如气象学、环境学、建筑学、遥感、物探等多学科参与,能够极大地丰富古代文化遗存的信息量,避免传统的单纯的考古造成的大量历史信息丢失,有利于促进文物管理与研究的现代化。

    人类从逐水草而居到今天的安居乐业,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水字。水满为患,水涸为灾。兴建南水北调工程,让我们的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保护文化遗产,让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安然无恙,并为我们的生活锦上添花。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