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谈湖南20处孔庙的保护
  • 潮湿环境下壁画地仗加固材料与保护技术研究
  • 沙漠盛开文保花—敦煌研究院保护科技成果集锦
  • 中意合作文物保护修复培训阶段成果
  • 新发展观下文物保护科技发展思路的探讨——兼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与领域的界定
  • 鼠耳蝠危害独乐寺
  • 五行在文物摄影中的应用
  • 南博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几大特点
  • 意大利文物保护印象记
  • 对文化遗产保护中长期规划研究报告的建议
  • 最新热门    
     
    中英街警世钟的保护与修复

    中英街的来历

    中英街位于沙头角镇,即梧桐山南麓的大鹏湾西侧,距深圳市区18公里,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一街两制”。

    中英街这条饱经历史沧桑的小街虽长不过250米,宽不过三、四米,其历史变迁却是中国近代社会的缩影。1898年6月9日,在英国武力威逼下,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派李鸿章与英国窦纳乐在北京签定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殖民主义者将新安县所属977.4平方公里的领土、河、海域,连同大屿山等235个大小岛屿(统称新界)强租而去,租期99年。1899年3月16日,王存善和骆克(中英双方定界委员)来到沙头角勘界,他们从大鹏湾出发,沿梧桐山下的小河竖立木界桩,界桩上写着“大清国新安县界”(木桩后改为界碑),3月18日完成了沙头角的勘界。勘界后,沙头角被一分为二,形成“新界沙头角”和“华界沙头角”,界碑从梧桐山下干涸的河床经过,不久,有人在河床两侧搭起房屋做生意,形成了中英街的雏形。后来,这条小街几经变迁和发展才逐步形成了店铺林立,一片繁荣景象的商业街。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后,在“一国两制”构架下形成了中英街“一街两制”的新格局。

    警世钟的铸造

    香港回归后,为了发挥中英街及其界碑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恢复中英街的旅游景点,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向盐田区政府建议并策划铸造一口警世钟,悬挂在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广场一号界碑前,让世人铭记中英街屈辱的历史。

    2000年7月1日为纪念香港回归三周年,盐田区政府出资铸造了中英街警世钟,警世钟通高1.842米,重1.55吨。这象征着英国殖民主义者自1842年《南京条约》签定后,侵占瓜分中国领土155年的屈辱历史。钟裙由8个倒置的梯形组成,代表着中英街上的8块界碑;钟腰刻着由紫荆花和 杜鹃组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