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世界遗产申报成功之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个案分析
  • 金边壕不是长城吗?——与景爱先生商榷
  • 最新热门    
     
    虚 与“实”的辩证——浅识“有形”遗产与“无形”遗产的关系

    正像数学领域里先有“实数”后有“虚数”一样,在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域里我们也是先有了“文物”的概念,后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文物”一词主要指物质文化遗产,也称为“有形”文化遗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可称为“无形”文化遗产,比如中国的昆曲。“有形”遗产是实物,但它含有大量的“无形”的历史文化信息,这些信息是历史上各时期“无形”社会文化在“有形”遗产上的具体体现。“无形”遗产虽说是非物质的东西,但其内容却是对实物的制造、应用、描述等方面或是基于实物的生产、生活、文化传统等方面。所以“无形”遗产与“有形”遗产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在一定的层面上它们相互贯通、相互依存。

    从“有无相生”到“虚实相生”

    (任何文化遗产从来都是由“有形”

    和“无形”两部分组成的)

    “有无相生”是老子《道德经》里的哲学观点,它揭示了事物的有无相生与虚实变化。正所谓“有无相生,……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认为“有”与“无”是相互依存的,“有”产生于“无”又印证和体现“无”,有与无的相互“生化”演示了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无穷奥妙。“有”指有形的、确定的、也指实体、存在,“无”指无形的、不确定的,也指虚无、消亡、均一。从“有无相生”可以引申出“虚实相生”。即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因、相互转化。这种有无相生、虚实相生的辩证关系正可以用来反映“无形”遗产与“有形”遗产之间的内在关系。无论“有形”遗产还是“无形”遗产其实都由两部分组成:历史文化信息和信息承载物(物质材料)。信息是无形的、不确定的可称之为“虚”,物质是有形的、确定的可称之为“实”,从这一点来说任何人类文化遗产从来都是由“有形”和“无形”两部分组成,是在不同层面上的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