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汉朝经锦可不用提花装置制织
  • 开展学术研究有助于保护遗产
  • 广裕祠修复过程——真实性原则的一次实践
  • 再说金边壕不是长城
  • 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研究及个案分析 世界遗产论坛——中国明清皇家陵寝学术研讨会 综述之二
  • 建立国家博物馆保护中心实验室的思考
  • 西仓古桥
  • 熨与熨斗
  • 五体投地拜先祖
  • 喜新厌旧要不得
  • 最新热门    
     
    因地制宜 在 亮点上做文章 ——吉水县文物保护工作纪实

    文物)大县”、“要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城镇改造、旅游开发的关系,加强对文物资源及周边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做到全县的文物保护工作,有章可循。把文物保护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县委、县政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较好地解决了文物保护与基本建设的矛盾。2001年修建赣粤高速公路时,依法对沿线可能发现文物的路段进行勘探发掘,在赣粤高速公路盘谷段,发现明代墓葬群,配合省考古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当得知高速公路要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杨万里墓通过时,依据有关法规,主动找到有关部门协商,最后高速公路绕道而行。全县境内的大型基本建设,如修公路、建工业园区,单位建办公、住宅楼等都事先考虑文物保护方面的因素。该县的文物勘探工作队,长年活动在各个基建工地。把文物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九五”期间,县财政累计投入240万元用于文物保护和利用。“十五”规划中提出文物经费达400万元,比“九五”期间增长60%。把文物保护纳入体制改革。该县进行了两次全县性的机构改革,县文物管理所、县博物馆分别为全额拨款的副科级行政、副科级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由2人增加至9人。把文物保护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各乡镇、有关单位年终两个文明考评时,将文物保护目标管理纳入领导责任制;完善县、乡、村-文物保护网络体系,加强业余文物保护力量,全县现有兼职文保员40人;再次,狠抓“三条线”责任制,政府方面从县政府到乡政府到村委会,政法部门从县公安局到乡派出所到基层治保员,文化文物系统从县文化局到博物馆到文物保护点,环环相扣,综合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和任务。

    因地制宜,突出“亮点”

    1991年8月12日,负责向吉铁路吉水段施工的铁道部第十六局一处,在该县城南一工地施工时,发现了一座大型墓葬。当时有数千群众围观,场面非常混乱。县委、县政府接到报告后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力量保护现场,劝阻民工停止施工,并组织公安人员、武警战士昼夜值班,当晚就与省、地有关领导专家召开会议,研究并制订抢救性挖掘方案。墓葬属三国东吴时期,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经请示国家文物局,该县筹资80万元,对墓葬进行易地搬迁,复原重建。1998年,该县又在东吴大墓上兴建吉水博物馆,博物馆总投资600万元,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于2001年9月28日开馆。建成后的博物馆,文物陈列、文物库房、办公设施齐全,为江西省一流的县级博物馆,并被市委、市政府评定为吉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

    为充分挖掘文物资源,近几年,该县通过政府投入、民间投入、集体集资、个人捐资等办法筹集资金5400万元,开发了几处文物资源,办了几件造福百姓的大好事,使文物资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吉水县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祖籍,通过吸引民间资本3000万元,于2001年在祖籍地八都龙城征地2000亩,兴建了毛泽东祖籍游览苑。苑内文物景点有“毛太华纪念馆”、“毛泽东纪念馆”、“毛氏宗祠”、“毛泽东纪念品展馆”、“龙头坡战斗遗址”、“铁索桥”,还有“民族村”、“动物园”等。众多文物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年接待量在10万人次以上,成为该县独具特色的文物旅游景点。兴建鉴湖公园。为了纪念明代江南才子解缙,该县在县城解缙家居遗址“喜易斋”和解氏宗祠遗址旁,于1999年兴建了鉴湖公园,公园占地200余亩,总投资1500万元。建成后的鉴湖公园,是一座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花园式公园。兴建大东山度假村及小东山游园。位于县城东面的大东山,山上千年古寺“云隐寺”等文物景点,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以来,在文保单位建设控制地带以外,陆续投资500多万元,建成了以文物旅游、避暑休闲为一体的大东山度假村,每至盛夏时节,山上参观避暑的游人络绎不绝。2000年,该县兴建了小东山游园,工程投资400余万元,在小东山上修建了以吉水历史名人字号、诗文等命名的五个亭子。建成后的小东山游园,提高了县城的城市品位,成为人民休闲的场所。

    几年来,吉水的文物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挖掘和利用本县的历史文物资源,因地制宜做强做活文物保护这篇文章,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