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新疆,进入哈密向西约100公里就是巴里坤县。巴里坤——一个有着辉煌历史的名字。穿过千年岁月的烟云,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北道进入新疆的第一重镇。如今的巴里坤凭借这里的历史人文环境,吸引了海内外人士的关注。
去过巴坤县的人都有这样的印象,巴坤县的领导对文物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几年来,他们对县文物管理机构进行了单独设置,设立了文物管理所,每年召开两次文物保护专题会,从组织上、政策上、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在县财政自给不足的情况下,文物保护经费逐年增拨,使县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几年来巴里坤县逐步建立了县、乡、材*文物保护网络。巴里坤的领导有一个共识,保护好文物,需要全社会的参与。1998年巴里坤县成立了抢救文物遗产理事会,开展广泛募捐活动,共募捐资金及物资合57万元,县财政也先后投入114万元,抢修区级重点文物。2002年组织了“爱我家乡,护我城墙”大型捐款仪式,全县共有干部职工近万人捐款17余万元,县财政又挤出30万元,对汉城西城墙、城门楼进行了保护维修,并加固了汉城城墙危险段360米,搬迁汉、满两城城墙保护区内的住家26户,拆除各类违章房屋46间。
巴里坤县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0处,现全县已形成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多管齐下的文物保护管理新局面。县政府及时出台文物保护的规章、办法,有效制止了乱挖、乱建等违法行为,实现文物管理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几年来,县文物部门对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全面普查,统一做好拍照、整理、建档等工作。在城市规划中,提出了“透山、透树、透草、透建筑、透古城墙”的要求,及时遏止乱挖、乱建的违法行为。加强县城内文物的“四有”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了各文物档案,划定了保护区和控制地带,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