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岩画保护新举措
  • 上海要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历史建筑
  • 浅谈基层博物馆对拓片的保护和管理
  • 管理与伦理公共性遗产事业的一个新视点
  • 文物保护的价值取向原则
  • 青岛探索完善历史优秀建筑保护新机制
  • 制定长城保护专项立法做好长城保护
  • 文博行业标准化体系基本思路
  • 浅议青铜器修复中的除锈问题
  • 江西文物保护模式的探索
  • 最新热门    
     
    泗水王陵出土文物 水中 亮相

    本次展出的文物以木质文物为主,这些木质文物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内部饱含水分,糟朽十分严重。将还处在脱水浸泡阶段的文物进行陈列,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要防止水分快速挥发而引起的木材收缩、变形、开裂及文物处在高湿环境中的霉菌的繁衍。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需要分两步实施。一是首先选用一种水溶性的材料置换出木材中的水分,该材料能够取代水的位置填充在木材细胞中,保持木材的尺寸稳定。其次将经过脱水浸泡过的文物放在密闭的高湿度的环境中,保证木材中的水分缓慢地挥发直至与环境达到平衡。为了有充足的时间对文物进行脱水加固处理,春节一过,我们首先采用分子量低、易渗透、尺寸稳定性好、吸湿性高的材料对200多件预展作品进行了脱水加固和虫霉防治的保护处理,采取了一系列的办法提高渗透速度和渗透深度,保证文物在展出中不受损坏。把经过这样处理的文物放在高湿度的密闭环境中是可以防止文物不出现收缩、变形和开裂的现象。但选用什么样的材料控制密闭展柜中的环境湿度、展柜的密闭性的好坏、展品如何摆放才能使展柜内的湿度均衡,如何解决密闭容器玻璃的防雾问题等都直接影响到展品的安全和展览效果。水在不同温度下会散发出不同数量的水蒸汽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蒸气压力。若将化学盐类溶解在水中,即能降低这种压力。如果温度不变,其蒸气压力将随溶液浓度的增加逐渐下降,至溶液达到饱和程度为止。因此,含有固体盐类的饱和水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具有固定不变的蒸气压力,此种蒸气压力在密闭容器内,就可以构成相对恒湿,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无机盐控制湿度法。理想的控制标准是维持湿度的恒定不变,但实际工作中是不容易做到的。因此为了让湿度的变化尽量小,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首先控制整个展厅的环境温度。在文物摆放到展柜前我们每天对陈列厅的温湿度进行了测量,观察了解温湿度的变化规律,以便有效控制整个展厅的温湿度,最后将展厅的温度控制在18—20度。其次在选择无机盐时,选择湿度高,且湿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小的无机盐。我们选择的无机盐在10摄氏度时湿度为98%,在20摄氏度时湿度为98%,25摄氏度时湿度为97%,由此可以看出湿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展览开放后我们还采取了控制观众人数的办法,起先,有很多观众不理解这种做法,认为文物展出就是给大家看的,为什么要控制观众人数,经过我们耐心细致的解释,观众都理解了这一做法,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使我们这次展览得以顺利地进行。我们知道木材属于有机类文物,在高湿度的环境下容易滋生霉菌。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我们不仅对展出的文物进行了霉菌的防治处理,也在无机盐饱和溶液中加入防霉剂,以保证文物在展出过程中不受到霉菌的侵害。江南的秋天早晚温差很大,气候也多变化。当温度发生突然变化,展柜内的文物与无机盐之间的湿度平衡被打破,需要时间来建立新的平衡,如果来不及建立新的平衡,密闭展柜的玻璃上就会有雾气生成,影响参观效果,因此我们对展柜中的玻璃进行了防雾处理。

    木质文物的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在文物出土后仅10个月的时间内用科学的保护手段,公开向社会全面展示泗水王陵的考古发掘成果。这是文物保护技术与陈列展览密切相结合的结果,是南京博物院在如何处理好陈列与保护方面所做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展览开放至今参观人数络绎不绝,人们对埋藏在地下2000多年却依然保存完好的木质文物赞不绝口,同时也对我院能在科学有效地保护文物的情况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泗水王陵的文物展现给大家而拍手叫好。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