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吴城遗址保护与展示构想
  • 布达拉宫等西藏三大重点文物维修工程进展顺利
  • 保护依据 保护范围 保护内涵——浅议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如何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
  • 准入制度悄然走来
  • 预防性保护
  • 传统运动和比赛
  • 认识、记录文物——文物保护的重要步骤
  • 中国启动最大古墓群保护工程
  • 谢辰生谈保护北京历史文化遗产和古都风貌
  • 旅游区(点)质量评定应以遗产资源的价值评估为核心
  • 最新热门    
     
    旅游与遗产保护的讨论

    编者的话

    时下,旅游业已成为或正在成为一些地方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如何充分开发本地旅游资源,拉动经济迅速增长,是各地所努力追求的目标。在旅游日益升温、旅游业日益兴旺之际,制定《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对促进旅游区(点)建设和管理的规划化,起着极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旅游的功能是多样的,单从产业而言,要担起拉动地方经济的重任,旅游必须持续发展,这是人所皆知的。而实现“持续发展”最关键的当是保护和管理好可供旅游的资源。在中国,旅游资源主要是文化和自然遗产,因此,衡量一个旅游区(点)质量的高低,服务设施固然不能轻视,但更重要的还是要看其对旅游资源——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和管理。作为一个国家标准,必须引导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开发单位正确认识遗产,切实保护好遗产,有效利用好遗产。惟其如是,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在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里,恰恰在这方面出现了“失重”。 本报7月25日8版刊发徐嵩龄先生《从遗产性质看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恰当性问题》一文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许多读者致电、投书本报。在此,再度将李晓东、自庶、苏东海三位先生关于旅游和遗产保护的文章予以刊发。


        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

        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

        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赶紧点此登录吧!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