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出土纺织品及其保护
  • 北京斥资抢修明十三陵庆陵
  • 山东洛庄汉墓11件被盗文物 完璧归赵
  • 出土纺织品及其保护
  • 美茵兹模式——德国美茵兹罗马-日耳曼中央博物馆文物修复保护职业培训
  • 文物保护的思考
  • 曲阜妥善保护古墓葬遗址
  • 元大都城墙遗址维护工程竣工
  • 河北投资千万元保护定窑遗址
  • 文明古国 遗产大国 保护强国——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速写
  • 最新热门    
     
    文化遗产研究与『文化遗产学』

    傅兵先生的《文化遗产学:试说一门新兴学科的雏形》(载《中国文物报》2003年5月30日)一文,说出了包括笔者在内的一些人心中的一个美好愿望。这个愿望基于如下的事实判断:围绕或伴随“文化遗产”这个概念而引发的在观念、行为、制度、管理、伦理诸方面的变化,正实实在在并且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正在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并且需要提升到当代国策和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加以审视;由此反应到学术研究领域,将催生出一门相应的学科,或可名为“文化遗产学”。故而,笔者想在傅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讨论,希望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入。

    一、未来的“文化遗产学”应该是一门涵盖面甚广、学科交叉性很强的学问。

    我们试图构建的“文化遗产学”,很难简单地定位于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或管理科学,而是兼融这三个层面的若干内涵特点为一体。举例来说,当人们关注文化遗产本体的时候,必须深入挖掘包涵其中的“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参见《大不列颠百科全书》“humanities”词条),或加以“综合和欣赏”(参见伯纳德·巴伯:《科学和社会秩序》,三联书店),这就属于人文学科的内容。当人们关注文化遗产事业的时候,则需将其置于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之中进行探讨,那就体现出社会科学的取向。而当人们从管理的角度思考和解决有关文化遗产的种种问题时,则又进入了管理科学。自然,运用技术手段来研究和保护文化遗产,强调文理结合,也已成为趋势。因此,未来的“文化遗产学”涵盖面甚广,交叉性很强,这是它的学科特点之一。

    正鉴于此,笔者认为傅文将“文化遗产学”界说为“职业性学科”,或“实践性、管理性和经营性的科学”,似可商榷。文化遗产的问题固然有很强的行业(职业)色彩,但由于文化遗产是属于全民的资源,其价值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