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祛病延年』与『带病延年』——读郑欣淼先生《故宫的价值与故宫博物院的内涵》所想到的
  • 一个盗掘古墓犯罪团伙的覆灭——洛阳伊川 5·4 唐墓盗抢案侦破纪实
  • 一位民间艺术家的 红高粱 情结
  • 从淅川看边缘地区的民间工艺
  • 布达拉宫让我们感动
  • 保护利用名人故居要多种形式
  • 信息化社会与文物数据库建设
  • 发挥文物在改革开放中的积极作用
  • 流失流散文物的征集抢救问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答记者问
  • 亚太地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培训班学习札记
  • 最新热门    
     
    文物保护——北京城市规划建设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访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

    城市,金代开始在这里建设都城,北京今年要纪念建都850周年。源远流长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遗存下大量的文物古迹,其中对城市布局最具影响的是紫禁城。紫禁城、天坛、先农坛、钟鼓楼、北海、妙应寺白塔……这些文物古迹构成了北京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使北京无愧于世界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这就决定了北京不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规划城市布局。西方国家的很多城市,特别是一些新兴工业城市,一般会把现代气息浓厚的商业金融中心建在城市的中心位置,中心区的外沿则分布着加工工业区、居住休闲区以及郊野公园……洛杉矶就是这样。而北京的中心位置是文物古迹,就不可能在这里建设商业金融中心。北京应保持平缓开阔的布局,这是北京和其他城市不同的地方。 北京城市规划布局模式经历了怎样的演化过程?

    北京在城市规划布局方面一直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从1958年的规划到1983年的规划,再到1992年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这有一个演化的过程。随着城市的发展,随着经济文化生活的变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建国初期梁思成、陈占祥先生曾提出过著名的梁陈规划,建议在北京西郊建新城,把旧城保护起来,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方案没有能够实施。20世纪50年代在当时一些苏联专家规划思想的指导下,北京对市区区域作了比较严格的功能划分,比如通惠河两侧是纺织、机械制造和化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区,东北郊为电子工业区,西北郊为教育区,科研机构在北郊……但这一明确的功能分区到80年代初就暴露出严重的问题,比如工人每天都要涌到城东去上班,学生则要赶到西北郊上学。人们每天早晚要在路上花一两个小时。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样的城市规划布局缺乏人文关怀。更严重的是每天早晚两次大的城市人口移动,带来一系列城市问题,比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

    1958年提出分散集团式的城市布局。什么叫分散集团式?就是在北京城市的中心大团周围规划若干个边缘集团。为了避免中心大团向外扩张和边缘集团联成一片,在中心大团和边缘集团之间就规划出一个绿化隔离带。边缘集团相对独立,人口规模和工作岗位相对平衡,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交通的压力。如果北京城不采取分散集团式的布局,而像“摊大饼”似地向外伸展,就会造成一些“城市病”的产生,如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犯罪频发……分散集团式的城市布局是北京的特色。

    去年北京市制定了两项将对城市布局和环境产生深远影响的规划目标。第一项是针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特性开展城市设计。首先北京城内明清时期留下的传统中轴线从永定门到钟楼一共7.8公里,随着城市的发展,这条中轴线逐渐向北向南延伸,形成了50公里长的规划中轴线。如今世界上有明显中轴线的最著名的3个城市是北京、巴黎、华盛顿,而北京的中轴线历史最为悠久,内容最为丰富,对这条中轴线开展规划和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城市布局具有深远的影响。现在这个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近期将在中轴线的北端规划建设奥林匹克公园;其次,北京有一条最美丽的街道——朝阜干街(从朝阳门到阜成门)。这条街沿途分布着的国家级、市级的文物古迹有50多处,比如鲁迅故居、妙应寺白塔、历代帝王庙、广济寺、西什库教堂、北京图书馆主楼、北海、中南海,再过去北边是景山,南边是紫禁城,还有北大红楼等……这条街两侧还分布着大片历史文化街区,如阜成门内历史文化保护区、西四北一条到八条历史文化保护区、北长街、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等等……这条街是北京的一道独特景观,对它也开展了规划设计;另外,北京市最近对总面积6.8平方公里的旧皇城整体编制了保护规划,这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重大举措。第二项规划目标是对第二道绿化隔离带进行调研论证和规划设计。

    请您介绍一下绿化隔离带的规划建设情况?

    刚才我提到过,在北京市的中心大团和周边若干个边缘集团之间有一道绿化隔离带,这是第一道绿化隔离带。第一道绿化隔离带内建了很多公园,形成一些5000亩左右的大绿色板块。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第一道绿化隔离带未能达到预期的规模和绿化水平。总体规划中第一道绿化隔离带是240平方公里,到去年只实现了100余平方公里。这次开展的规划设计是在第一道绿化隔离带之外、六环路以内再建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它主要解决10个边缘集团和6个卫星城之间的绿化隔离问题。如果第二道绿化隔离带能建起来,就能实现上千平方公里的绿化面积,就可使北京的绿化水平大规模提升,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内的绿色空间可达到60—70%。那么北京就会像莫斯科和伦敦的郊外那样有大片的绿地,人们在那里可以听到各种鸟类的歌唱,看到各种植物健康地生长,体会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环境,享受大自然的无穷乐趣。那时就不是城市里面有绿地,而是绿地里面有城市。这一地带有很多湿地、河流、水库,还有大量文物古迹,人们在享受自然的同时还能欣赏到难得的人文景观。客观上北京城市的健康发展需要建设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实际上也有条件来实现。 建设第二道绿化隔离带与文物古迹的保护有什么关系?

    这个绿化隔离带的建设与古都的保护是息息相关的。它是实现北京城市空间合理布局的一个重大举措。

    我们常说北京的城市规划建设有三大矛盾,一是发展与控制的矛盾;二是分散与集中的矛盾;三是传统与现代的矛盾。特别是第三个矛盾很突出,引起的争论也最多。比如如何对待具有北京特色的胡同、四合院?有一种观点认为胡同、四合院代表落后的住居方式不适合现代人的生活,因此应该尽快地对其完成改造。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最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面对未来最有潜力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就是这些胡同、四合院。我记得有一位外国大使回国的时候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他说他所在国家的首都几十年前搞城市建设时把旧城大片大片地拆除了。最后在有识之士的强烈呼吁下保存了大约仅1平方公里的旧城,而现在该首都城市旅游收入的75%就来源于这片有幸保存下来的旧城。所以北京作为世界级历史文化名城,就必须保护好别人没有而我们有的,而且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这就是北京的皇城和它周围的历史环境。北京市政府提出要完整地保护皇城,将来还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十分正确的决策。

    北京旧城保护的主要矛盾就是人口过于密集。旧城是指原来的明清城墙所围合的地区,面积是62.5平方公里,最多时这里居住了180万人,这么多人压得旧城喘不过气来。比如四合院,原来一家一户住时觉得挺好,后来人住多了变成了大杂院,超过了它所能承载的负荷,当然就不行了。强加给四合院以不合理的负荷,再评价它不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这是不公正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办法,一是把四合院拆了盖楼房以便多住人,再就是把一部分人疏散出去减少人口压力。我赞成后一种做法。北京的中心区人口一定要控制,不能以拆除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街区为代价。否则胡同、四合院都拆了,北京仅剩下天坛、故宫等皇家文物建筑,就失去了它的整体风貌,就不再是世界文化古都了。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曾提出京津冀北地区协调发展的问题。他认为应该在更广阔的区域范围内研究首都的城市发展。这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来讲,意义重大。当前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居民要居住到边缘集团、卫星城去。这就要给他们安排好生活和工作空间,要加强环境保护,加强交通、电信、清洁水源和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经过若干年的建设和养护,第二道绿化隔离带会逐渐形成规模,北京的生态就会变得更好,我相信,用不了多少年人们的观念也会有很大转变,更多的人将愿意到环境舒适的郊区去居住。那时人们会更加热爱文物古迹,也更加热爱良好的生态环境。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