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从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说起——兼谈社会主义时期文保单位的选择与确定 |
|
|
|
不久前湖北省人民政府将位于咸宁市的前文化部干校(五七干校)以“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之名,列入了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不胜之喜。因其不仅是我从1969—1972年在那里曾经度过了3年峥嵘岁月、难忘的劳动改造生涯的地点,而且也是众多“五七”战士们闻之欣喜的事情。文化部咸宁干校可称得是许多个“之最”,听说人数最多时达6000多人,是全国最大的干校,劳动场地之多、范围之大也是全国干校之最,尤其是集中了如此多的文化人在一起劳动,这种形式,我想不仅空前,恐怕也要绝后了,把它称之为文化名人旧址是当之无愧的。除了当代文化名人冰心、萧乾、臧克家、张光年、李季、严文井、郭小川、冯牧等作家们之外,文化艺术、图书出版、电影、文博、文化教育各个方面的专家学者、科技名流以及文化部的部长、司局长和所属单位的院长、所长、社长等领导人,他们不少也都是著名的文化名人、专家学者,数量之多,难以一一列举。
据我所知,湖北省文化厅、文物局在选择这一旧址推荐为省文物保护单位时,曾经做过多方的调查研究,征求意见,专家评审。认为这一遗址确实符合《文物保护法》中规定的标准。当征求到我这个“当事人”的意见时,我投了赞成票。这不仅是因为我对这一个地方有着错综复杂的深厚感情,而且认为确实有突出的、普遍的(典型的)意义。 从这一旧址的公布,引起了我对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的社会主义时期出现的,可以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遗址、遗物、遗迹等等的想法。50多年的时间在历史上已是一段不短的历史时期了。而且
< 1 > < 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