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关于《何止 唐伯虎故居 蒙羞》一文的反馈意见
  • 韩国国立文化遗产大学简介
  • 最难的不是具体操作——跟安格丽卡·斯丽乌卡学纺织品保护
  • 展现远古文明进程 追忆人类似水年华 ——史前文化公园构想
  • 几个 文物保护 英语单词的定义
  • 浅谈古书画揭裱修复过程中的保护
  • 北京于谦祠整治抢修工程开工
  • 关于索回流失海外文物的法律问题
  • 山西省文物局开展全省文物安全大检查
  • 加强文博科研规划和管理
  • 最新热门    
     
    惧怕‘重视’

    文物是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文化财富,它所具有的某种意义上惟一、稀缺和不可再生等特征,使其具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和脆弱性。长期以来,文物保护事业作为社会纯公益性产品,远离市场,其兴衰进退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或取决于国家政策和政府财政干预的力度。而保护经费的短缺,就使得文物部门总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于是,我们多么渴望得到社会的关注和上级领导的重视啊,因为在有限的财力资源分配中,重视程度的大小往往总是与给钱的多少成正比,它意味我们能否分到比其他行业更大的一块蛋糕。

    然而,并非社会的关注和领导的重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好事。因为,一旦偏离了科学理性的正确轨道,社会的关注有可能成为一种“公众的攫取”;领导的重视将变成一种蛮横无知的干预;充裕的资金有时候恰恰成为大规模破坏文化遗产的物质支持。既然市场经济奉行谁“买单”谁“点菜”的原则,伴随着某些首长项目而下达的拨款中往往就难免附带着或多或少的长官意志。在这种情况下,文物工作者的正确意见则常常显得人微言轻,有时甚至屈从于权力和金钱的诱惑。事实上,一些以牺牲文物保护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工程项目,在全国已经屡见不鲜。

    如果有一天,一位热衷于在文物“保护”方面有所建树的长官答应拨巨款,让我们给长城贴上瓷片,我们还能说钱多了就是好事吗?

    于是,我们渴望被重视,又惧怕被“重视”。
        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

        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

        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赶紧点此登录吧!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