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关于《何止 唐伯虎故居 蒙羞》一文的反馈意见
  • 韩国国立文化遗产大学简介
  • 最难的不是具体操作——跟安格丽卡·斯丽乌卡学纺织品保护
  • 惧怕‘重视’
  • 从遗产性质看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恰当性问题
  • 万里长城保护的问题和思考
  • 国家机关、其他组织和个人(包括文物所有者)在保护文物方面有哪些义务?
  • 五十小时擒贼记
  • 云笼巫山
  • 找寻记忆 守护历史——胡里山炮台文物保护侧记
  • 最新热门    
     
    无字碑缘何变成了有字碑

    面对历史文化遗产,后人是否就一点不能“有所作为”?

    武则天在自己的陵墓前矗立起一通高7.53米,重达近百吨的“无字碑”,它不著一字,却尽得风流,至少给后世留下了自由想象和猜度的巨大空间,显示出这位中国惟一的女皇非同凡响的气度和旷古奇想。然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无字碑”实际上已经成为有字碑。因为自北宋以降,不少达官显要或拜谒乾陵或游历此地,曾在“无字碑”上题刻。迨及明代,题词者凡39人,遗留题刻42段。好在当时并没有文物法去追究这些权贵们“乱刻乱画”, 破坏文物的罪过。而遗留至今的众多题刻中有不少具有一定价值。尤以碑阳正中所刻的金朝天会二年《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最为珍贵。它以契丹文和汉字两种文字书写,于研究历史和少数民族文字都有重要意义。而这些题刻并没有改变“无字碑”初始那神秘与特立独行的文化意味。此案例也许正反映出一种文化叠加积累的过程,说明对前人遗留的文化遗产,并非是绝对地不能动。当我们将视野拓展到地球的西方,法国巴黎市中心埃菲尔铁塔与卢浮宫前面广场上的玻璃金字塔的建造,正可与上述案例相互印证,相映成趣。不难想像,当年在巴黎市中心和卢浮宫前那传统文化浓郁的环境里,要构建那些极其前卫夸张、匪夷所思的现代建筑物,肯定曾令无数人寝食难安,义愤填膺,甚至暴跳如雷。但它们却最终获得成功并成为建筑学上的一种典范。

    看来,对待一切文化遗存,后代的人们并非绝对地不能“有所作为”。问题是,后人的某种文化作为是否具有与原有文化遗产的共融性和亲和力。在经受了严酷的时间差检验之后,我们将会看到,那些貌似辉煌,热闹鼓噪于一时却旋即归于消歇的文化垃圾必遭唾弃,惟有真正的经典,才会在历史的滤网下沉淀成为新的文化遗产,并葆有永恒的生命。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所为,有所不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