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关于考古发现的简帛文书的整理出版问题 |
|
|
|
【摘 要 题】安徽南部的徽州地区是中国传统村落保存面积最大、最完整的区域。这些古村落的基本特点大致可概括为:组团的家族性、布局的整体性、民居的艺术性、建筑的历史性和景观的独特性。其保护性开发的主要方向是利用其独特的旅游观赏资源,发展旅游观光业。并以呈坎村为例作了保护性规划的实证研究。
【关 键 词】徽州 古村落 开发 规划 呈坎村
【 正 文】
一、徽州古村落的基本特点
安徽南部的徽州地区,历史上就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程朱理学的发展、皖派朴学的繁荣,都标志着徽州文化向多层次、全方位化的历史迈进。明清时代的徽州文化呈现出一派百花争艳的兴盛景象,哲学、文学、史学、数学、医学、军事学、法学、商学、天文、地理、音乐、绘画、雕篆、徽墨歙砚、印笺刻书、居宅祠宇、村第、园林、佛寺道观、石坊牌楼、茶道、徽菜、徽剧以及各类工艺等,应有尽有,自成系统,而且多数领域均涌现出不少名家巨匠。徽州文化的发展,有赖于徽州商品经济的发达。明中叶至清中叶,徽商臻于鼎盛。徽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①],足布“滇、黔、闽、粤、豫、晋、燕、秦……淮、浙、楚、汉”[②],甚至“诡而海岛,罕而沙漠”[③]。俗有“无徽不成镇”之称。大部分徽州人属历史上的中原名族世家迁徙而来,“贾而好儒”的遗风犹存,因而导致了自两宋以来享有文献之邦“人物之多,文风之盛,称于天下”[④]之誉的徽州文化的形成。加之徽州“山水奇秀,称于天下”[⑤],使徽州文化更富地域特色。仅从徽州各地保存下来的古村落的状况,即可窥视徽州地方文化的面貌。这里仅从村落形成的基本组成要素出发,谈谈徽州古村落的基本特点。
1.组团的家族性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社会,“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⑥]。中国古代村落,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
< 1 > < 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