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新蔡竹简选释(上)
  • 从汉简中有关蜀地的材料看汉代蜀地与河西走廊的交往
  • 略论简帛的中医药学史研究价值
  • “爵戍”考
  • 出土《算数书》校释一则
  • 郭店儒简与告子学说
  • 治国与驾车 —谈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的一段文字
  • 郭店楚墓竹简与儒学研究(2000年)
  • 读里耶秦简札记
  • 里耶识小
  • 最新热门    
     
    释《五行》与《系辞》之型

    止,“厚”指高度。有尽有厚是指物的空间位置。这一空间位置本来是外在的,经外物之施,心中之型,于是成为思维的具体形象。
    外物具型于内心,有玉色之型[7],有玉音之型[8],有较为抽象的仁义礼知圣之型。依照《五行》的说法,人若具有仁的特质就具有爱心,爱在心中,形于颜面为玉色。人若具有知的特质就能从人群中辨识出贤人,知其为贤人,心中敬慕,于是有颜面之玉色。人若具有圣的特质则能从众多音声之中辨识出美善之音,这种美善之音型于心中,就是玉音。“玉”在这里是比喻性用法,古代所谓君子以玉比德[9]。色指颜气,段玉裁《说文》注说:“颜者,两眉之间也。心达于气,气达于眉间,是之谓色。”可知色是心的外显。人若不具备知的特质,即令见到外界的贤人,心中不知,当然就没有玉色。有如盗跖见到孔丘,不以其为贤,反而盗颜大怒,斥其为盗丘[10]。人若具有辨别音声的圣的特质,则有如钟子期听伯牙鼓琴,心领神会,于是心中有高山流水般的玉音之型[11],《五行》所谓“玉色则型”,“玉音则型”,“金声而玉振之”,讨论的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对此笔者另有说解。
    外物型之于心,必须经过心之思。没有思的经验积累,不经过思的过程则无所谓型。简本《五行》8:“思不长不型。”学者多释“长”为“久”[12],不妥。简本“长”作“伥”,九店楚简《日书》36,38,46“伥子”[13],郭店《缁衣》6“君伥”,11“伥民”,伥皆读长之上声(丁丈反)。“长”者,增也,益也,积也。《国语·楚语下》:“昔瓦唯长旧怨,以败于柏举。”韦昭注:“长犹积也”。思之积者,积少为多,积分为合,积一曲而见江河,然后得外物型之于心。今人谓棋力增进为“长棋”,运动员成绩提高为“长成绩”,此与认识能力之“长”同一义涵。
    “思不长不型”讨论的是认识能力与型的关系问题。对此我们可以打一个比方,思之成型有如照相机之成像,相机成像有优劣之分,其优劣取决于相机的质量等级;思之型因人而有差别,其差别取决于主体认识能力之高下。《五行》认为,最具功力的圣人之思具有“轻”的特点,轻其实就是一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而成型于内心的功夫,好比红外线摄影仪具有穿透事物表层而以其实质成像的功能。
    《五行》将人之反映外物称之为“型”,说明《五行》认识学说是建立在朴素的反映论基础之上的。这种反映须经过思的过程,具有“轻”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能动性,因而又区别于机械的反映。
    郭店简的“型”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初生无型,有施有型,思不长不型的思想,颇值得学者深思。
    二、《易·系辞》之型
    《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形”字帛书本作“刑”[14],凡简本《五行》“型”字,帛书本皆作“刑”,可知帛本“刑而上”亦即“型而上”。
    型谓模型、规范、法,“型”是道与器的中介。道是天生之物的抽象。凡自然生成之物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都属于道的范畴。而器是由“型”生产出来的,是人工产品。引申之,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属于“器”的范畴。道是自然的,器是人工的。
    天生之物是变化的,而器则是可以裁制的,器的裁制依据道的变化而来。将道的变化推行于器的裁制,这就是“通”。懂得通变的道理且置之天下之民,这就是人类社会的事业。这是因为人本身也是自然生成之物,亦应遵循道的运动变化规律,那么人类社会的一切生产活动,也就是一切“器”的生产与形成,都必须遵循道的规律。
    《系辞上》:“法象莫大乎天地,通变莫大乎四时,县(悬)象著名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 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法与型是同一层次的范畴,法谓铸器之法也。法既象乎天地,则器之型以自然生成之物为“象”也。有如鸳鸯盒取象乎鸳鸯,虎尊则取虎为象,此制器取自然之物为法则之例也。圣人天德,即通道、器之变的人,故能备物致用,立成器为天下利。所谓河出图谓天河呈现的图像,洛出书谓洛水呈现的波纹[15]。河出图是天文,洛出书是地理,圣人观河图知天文,视洛书知地理,天文地理正是圣人“成器”的客观依据。所谓“崇高莫大乎富贵”者,富贵乃人类文明之积累,当着在某人身上集中体现这种积累之时,其精神之积累表现为贵,其物质之积累表现为富。而圣人则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者。
    蓍龟是天生之物,蓍之数,龟之文是自然之隐与远、吉与凶的显现,是人认识自然,预知自然的手段和方法。《易》之卦象实际上是人类经验的积累,文王得某卦而有某象,结果有某事,就成为后世依此卦解吉凶的依据。因而《易》之本质乃人类经验积累的数字化形式,具有抽象与变易的特点,其抽象性使其具有概括性,其变易性使其具有适应性。
    《系辞上》:“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凡卦之用皆自然物之显现,此谓象。人依卦象而成之于物,则谓器,由象至器的应用过程就是法。法能为民普遍使用,就是“神”。“神”谓法所具有的普遍性意义。
    《五行》与《系辞》有关“型”的思想都是既丰富且深刻的。如果深究,我们还可以找到有关“型”的思想的更早源头。
    三、天象无型、天型与“圣人不可模”
    郭店简《老子》乙12:“天象亡型”[16]。“亡”读为“无”,天象指日月五星之类,《易·系辞》、《礼记·乐记》都有“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说法。日月五星等天生之象,独一无二,不可用模型复制,此所谓“天象亡型”。《老子》中的“型”谈的是宇宙论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五行》、《系辞》有关“型”的思想的形成。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读一读郭店简《语丛》的有关记载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郭店简《语丛三》17:“天型-,与勿(物)斯里(理)。”[17]“天型”来源于上引《老子》“天象亡型”,是非常明显的。人以竹为範,以木为模,以土为型,制造出各种器物,那么,人本身是从何而来的呢?“天型-”就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天型-”的哲学意义在于,人以範,以模,以型生产的器物,都具有重复性,而由天所生成的“人”则是相互区别的,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不可重复性。
    所谓“与物斯理”,《韩非子·解老》云:“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也者,物有理不可以相薄。故理之为物之制,万物各异理。”后一句旧读为“故理之为物,之制万物各异理。”并以“之”为衍文,误。今订正。《解老》又云:“凡物之有形者,易裁也,易割也。何以论之?有形则有短长,有短长则有大小,有大小则有方圆,有方圆则有坚脆,有坚脆则有轻重,有轻重则有白黑。短长、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理定而物易割也。”
    可知所谓“天型-,与物斯理”者,意思是说,天之-与天所成物依据的是一个道理。因而人以及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天”作为根本原则的。
    郭店简《成之闻之》26~28:“圣人之性与忠(中)人之性,其生而未又(有)非之,节(即)于而(儒)也,则犹是也。唯其于善道也,亦非又(有)译(泽)娄(数)以多也。及其尃(溥)长而厚大也,则圣人不可由与禅之。此以民皆又(有)性,而圣人不可模也。”以上引文中的“禅”字原简字形从土单声,读为禅。
    孔子认为人的天生资质是有等差的,《论语·雍也》:“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但这种天生资质的差别并不具有决定的意义,《论语·阳货》:“性相近,习相远也。”天生之性是相近的,后天的学习才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据此我们可以对上引《成之闻之》中的一段话作出以下理解:
    圣人之性与中人之性,生来并不足以相互区分[18]。就圣人与儒生而言,其天生之性就更不会有什么差别了。仅就善道而言,圣人也并非有先人遗泽数之以多。及至圣人之成其为圣人,涉及领域之广阔(溥),影响时间之长远(长),形成价值之厚重(厚),所有容量之巨大(大),这些圣人的成就是不可能由传承得到的。所以说民都有天生的资质,而圣人是不可模仿的。
    “莫”字裘锡圭释为“慕”[19],其说未妥。人们心中慕羡圣人是可以理解的,而圣人具有的独创性才是不可规模的。郭店简《成之闻之》37:“圣人天德。”帛本《五行》第280行:“圣人知天之道。”这里的天德、天道已不是外在的天德和天道,而是圣人所具于心的“德”和“道”,德是圣人经验之积累,道是圣人所认识的规律和方法。圣人所具备的“天德”和“天道”,都具有天生之物的原创性,而不是对已有之物的简单模仿,后人亦不可简单照搬。因而圣人本身亦是独一无二的。人若欲成为圣人,只能走自己的成圣之路,而不可通过模仿已有的圣人而成为圣人。
    天是无模式可寻的,此即所谓“天象无形”。人是由天派生而出的,因而人也好,人类社会也好,所有的人为模式都须遵循无模式的最高原则,此即所谓“天型-”。圣人是人类最杰出的代表,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圣人具有天生之物的原创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此即所谓“圣人不可模也”。如果历史上的某一位圣人是模仿前人而成,或者可以被后人所模仿而再造一位同样的圣人,那他本身就不成其为圣人。
    结语
    综上可知:《五行》之施与型是认识论术语,施是指客体作用于主体,型则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易·系辞》之“型”乃道与器之中介,人类实践活动所产生的器是对道的模仿,也就是对自然生成物的模仿。自然生成物是无型的,此即所谓“天象亡型”。有型之器产生于无形之象,在这一过程之中,型而上是器之所本,型而下是道之所显。“型”不仅联系着本质和现象,而且联系着主观和客观。
    “型”的思想可以追溯到简本《老子》中的“天象无型”。郭店简《语丛》“天型-”,《成之闻之》“圣人不可模也”等论述与“天象无型”的思想一脉相承,都是从人道以天道为範本这一角度使用这一概念的。《五行》中的“型”已经具有了认识论内涵。而《系辞》中的“型”则既有宇宙论的意义,又具有认识论的意义。从思想发展的角度说,《系辞》中有关“型”的思想的形成应晚于《五行》的产生年代。


    [1]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马王堆汉墓帛书》,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本文凡引帛书《五行》称“帛本”,并注明行数,不再注页码。
    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本文凡引竹简《五行》称为“简本”,注明竹简编号,不再注页码。
    [2] 《说文》:“型,铸器之法也。”
    [3] 《说文》:“形,象也。”
    [4] 郭店《语丛一》简62:“其生也,亡为乎其型。”
    [5] “白板说”最初由亚里士多德《动物志》提出,17世纪末,英国经验主义者J·洛克的名著《人力论》发展了这一思想。
    [6] 郭店《语丛一》简12:“有天有命,有施有型。”《五行》简48:“大施诸其人,天也。”
    [7] 简本《五行》12~13:“仁之思也清,……亲则爱,爱则玉色,玉色则型,型则仁。”又14~15:“智之思也长,长则得,得则不忘,不忘则明,明则见贤人,见贤人则玉色,玉色则型,型则智。”
    [8] 简本《五行》15~16:“闻君子道则玉音,玉音则型,型则圣。”
    [9] 《礼记·聘义》:“君子比德于玉焉。”《白虎通·考黜》:“玉者,德美之至者。”
    [10] 参《庄子·盗跖》。
    [11] 《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2] 魏启鹏《德行校释》:“长,久也。”成都,巴蜀书社,1991年,第6页。
    [13]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陵九店东周墓》,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年。
    [14] 陈松长〈帛书《繫辞》释文〉,《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第418页。
    [15] 关于河图、洛书学者有各种说法,本文对此存而不论,仅只从天文地理的角度做简单理解。
    [16] 郭店《老子》乙12:“天象亡型。”或读为“大象无形”,误,说参拙稿《荆门郭店竹简老子解诂》,台北,艺文印书馆,1999年,第59页。
    [17] 《郭店楚墓竹简》的整理者将该句读作“天型成,人与勿斯里”,不妥。
    [18] 非之,否定对方。圣人之性与中人之性,其生来并不足以是己而非彼,即天生资质不足以区别圣人与中人。
    [19] 《郭店楚墓竹简》,第170页。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