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穷达以时》“天人之分”与荀子
  • 文子問題後案
  • 读《龙岗秦简》札记
  • 马王堆帛书《刑德》甲、乙本的初步研究
  • 简帛《五行》慎独及其相关问题
  • 徑行半月--“文單國”新探及“真臘”疆域問題
  • 郭店楚简儒家天道观述略
  • 上博簡「讒」字芻議
  • 讀上博簡《孔子詩論》札記
  • 上博《诗论》简的和作年
  • 最新热门    
     
    读《太一生水》札记

    藏于水”。二者到底是什么关系,表面上看来似乎很矛盾。4
    对此许多学者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解释。李学勤先生觉得应该从数术的角度来理解,他认为,太一生水与太一行九宫有密切关系,指出“太一藏于水”是指太一从五行属水的北方开始,并举《春秋元命苞》“北者,极也;极者,藏也。言太一之星高居深藏,故名北极”为证。庞朴先生则认为,这里的“生”字乃是化生的意思,进而指出太一和水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即“水既非外在于太一,太一亦不外在于水,太一就藏在水中,水就是活生生的太一”;李零先生也认为“太一藏于水”,是以“水”为“太一”的实体。5
    对这一问题的解决,笔者发现的那条材料或许有所助益。现将其抄录如下6(文中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若考其深义,则水生于一。天地未分,万物未成之初,莫不先见于水,故《灵枢经》曰:“太一者,水之尊号也。先天地之母,后万物之源。”以今验之,草木子实未就,人虫胎胚胎卵皆水也,岂不以为一?7

    对比二者,我们发现,这条资料不啻为《太一生水》的一个注解。它们在叙述模式和内容上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我们认为,对于理解《太一生水》的宇宙生成模式、厘清其中的一些问题,这则材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便于比较,现列表如下:

    《太一生水》
    《三命通会》
    太一生水。
    水生于一。
    太一藏于水。
    太一者,水之尊号。
    (太一)以己为天地母;以己为万物经。
    (太一)先天地之母,后万物之源。

    这则材料里说的“水生于一”,和《太一生水》中讲的“太一生水”实际上是一回事儿(古代一和太一含义基本相同);另外,二者也都提到“太一为万物母”,《太一生水》中讲“(太一)以己为天地母;……以己为万物经。”这则材料则说“(太一…)先天地之母,后万物之源。”二者含义也基本相同;至于太一和水的关系,这则材料要明了得多,直接用“太一者,水之尊号也”这样一个判断句式,说明“水就是太一”。
    从这则材料提供的线索来看,“太一”与“水”应该就是一体。但这条材料的时代偏晚(详下),我们不能简单地拿它来比附简文。因此,我们还不敢断言《太一生水》中的“水”就是“太一”。但它却为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线索。

    这条材料见于万民英的《三命通会》。万民英,明代大宁都司人,明嘉靖庚戌进士,历任河南道监察御史、福建布政司右参议。著有《三命通会》和《星学大成》等书。8《三命通会》乃是一本算命之书,《四库全书总目》称“自明以来,谈星命者,皆以此本为总汇,几于家有其书”,可见在当时影响甚大。该书共十二卷,旧题育吾山人撰。《明史·艺文志》有万民育《三命会通》十二卷,与此卷数相合。9唯“通会”作“会通”,稍有差异。据考《星学大成》一书为万民英所撰,万民英字育吾,与此本所题合,因此,此书可能就是万民英所作。《明史·艺文志》大概是误以“民英”为“民育”,又“通会”二字传写互倒致误。10


    “太一者,水之尊号也”这几句话,万民英称出自《灵枢经》,但实不见于今本《灵枢》。河北中医学院校释的《灵枢经校释》11书后附有《灵枢经》佚文,其中就有这几句话,整理者指出,此见于北宋刘温舒的《素问运气论奥》之“论五行生成数”。查阅刘温舒的《素问运气论奥》后,我们发现,万民英的这段话基本上是袭自刘书,刘书中的相关文字如下:若考其深义,则水生于一。天地未分,万物未成之初,莫不先见于水,故《灵枢经》曰:“太一者,水尊号。先[天]12地之母,后万物之源。”以今验之,草木子实未就,人虫胎卵胎胚皆水也,岂不以为一?13
    我们知道《灵枢经》一书在历史上成书、流传过程相当复杂,版本众多,已有许多材料亡佚。故而,这可能是已经不见于今本的《灵枢经》的佚文;第二,古人引书往往仅凭印象,并不核对原文,所以也可能是刘温舒等把其他典籍中的话误为《灵枢经》之语;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刘温舒此说亦有所本,但由于材料所限,我们目前还无法做出准确的推断。如果这几句话果真出自《灵枢经》,那么,它的时代应该不会晚于魏晋。14退一步讲,即使不是《灵枢经》的佚文,那么它也应该有比较古老的源头,至少为我们理解《太一生水》中所描述的宇宙生成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而且表明在宋、明人的文献当中,还保留在着“水是万物之本原”的思想,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众所周知,水在中国早期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儒、道、法诸家非常都重视水,他们都把水作为获取智慧的源泉,从水中体察到种种思想观念。15《老子》一书中就多处提到水,其第八章云: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七十八章云: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在《老子》当中,水不但是“上善”,而且被说成近似于道的东西。《庄子》、《孟子》、《晏子春秋》等书中也均有此尚水思想在。《管子·水地》篇中则明确地讲水是万物的本原:16
    是故具者何也?水是也。万物莫不以生,唯知其托者能为之正。具者,水是也。故曰: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产也。

    三国时杨泉的《物理论》一书中也说:

    所以立天地者,水也。夫水,地之本也。吐元气,发日月,经星辰,皆由水而兴。

    如果我们把这些言论和《太一生水》17及《素问运气论奥》、《三命通会》联系在一起,就会发现,“尚水”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曾经有着重要地位,并且也从未中断过。这对时贤所论以为尚水思想在战国以后就已经中落,无疑是一个纠正。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就是《管子·水地》中除了提到“水为万物之本原”外,还讲“地是万物之本原”。《水地》篇开头就说:

    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生也。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

    同时把“水”和“地”都说成是万物的本原,耐人寻味。这意味着《水地》篇的作者认为万物之本原并不是“唯一”的。要不然,我们便无法解释《管子·水地》篇中的水、地二元说。
    古人往往是从具体的情况出发进行思考,而不是诉诸纯理论或抽象的推论,这是中国古代的思维特点。18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发现大地是万物生长的场所,于是便直观地认为地是万物的本原;又见到“万物未成之初,莫不先见于水,……以今验之,草木子实未就,人虫胎卵胎胚皆水也”,便又把水当作了万物的本原。在他们眼里,水也好、地也好,都是万物生长所必需的,因此,都是万物的本原。可见,在古人的观念当中,并没有固定的宇宙本原论存在,至于所谓的“宇宙本原一元论”,则是哲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


    如果上述推论成立,则我们对于以往对古代宇宙生成论的描述,应该重新加以审视。

    《太一生水》中所提到的宇宙生成模式太重要,以至于大家对它的整体性质有所忽略。我认为,虽然这篇文献中保留了关于古代宇宙生成模式的珍贵材料。但总的看来,它并不是一篇专门讲宇宙论的文章,其核心思想是“人道”,而非天道。19下边我们先看一下其第二和第三个拼联组的释文:

    天道贵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于强,责于〔□;□于弱,□于□〕。下,土也,而谓之地。上,气也,而谓之天。道亦其字也,青昏其名。以道从事者必託其名,故事成而身长。圣人之从事也,亦託其名,故功成身不伤。天地名字并立,故讹其方,不思相当:天不足于西北,其下高以强。地不足东南,其上〔□以□。不足于上〕者,有余于下。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

    很明显,这一段文字已经开始联系人事——-,“以道从事者必託其名,故事成而身长。圣人之从事也,亦託其名,故功成身不伤”这是在讲人的行事准则,而不再是单纯的道论或宇宙论。
    从道的性质来推演出-原则,这种叙述模式在先秦文献极为习见。《老子》一书中就多有这样的文字。例如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其不欲见贤。

    这一章的内容和思想主题与简文非常接近,都是讲“天尚不全”。只是《老子》此章的核心是“圣人”的处世原则,这一点更为明显。又第三十七章云: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

    第三十二章云: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象这样的文字,《老子》一书中还有许多,在此不再一一列举。20
    在整个宇宙当中,人是其中的一环,人和社会以及整个自然是一和谐的有机统一体,这也是中国古代的思维特点。21所以,人的生活行为也该顺应自然的法则,人道和天道应保持一致。故而,对人事或-的考量经常会介入对道或宇宙的考虑,以-哲学的天下讲宇宙论的天地,因此造成宇宙论思想的-化的倾向。因此,中国鲜有专门谈天论或道论的文章,大多数道论都是和人论或政论搀杂在一起的,这一点也不容忽视。
    从这个角度理解《太一生水》的宇宙生成理论,或许更为合理。
    另外,有些先生认为《太一生水》所言之宇宙生成模式是对传世本《老子》第四十二章的解释和发挥22。诚然,与传世本《老子》相比,《太一生水》中关于宇宙生成的理论要显得完整许多,但其抽象性却远比不上今本《老子》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按照一般的规律,具体事物的出现往往要在抽象事物之前。因此,如果传世本《老子》和《太一生水》真有密切关系的话,那么,我认为,不是《太一生水》发挥和引申了《老子》第四十二章;相反,《老子》第四十二章是对《太一生水》的抽象和概括。

    2000年4月5日
    【补记】:

    一九九八年秋,当时笔者对阴阳五行问题比较关注,曾翻阅过一些相关书籍,一偶然机会,在图书馆一本名为《三命会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的书中,发现了这条材料。后来笔者曾将这条材料提供给李零先生。上学期,上裘锡圭先生的课,曾就此材料写成一篇作业,得到裘先生的肯定和鼓励,于是笔者又略做扩充,写成本文,今年四月初提交给北京大学人文学部研究生第一届五四学术研讨会,并于五月十三日进行了小组发言。五月十七日,又在考古文博院邢文先生的“简帛学”课上简要宣读了自己的这篇短文。非常凑巧,邢文先生十八日在简帛研究网上就看到了姚治华先生的《〈太一生水〉与太乙九宫占》,并为笔者打印了此文。姚先生称,他在万育英(实为万民英,可能是作者笔误)的《三命通会》中发现了一条与《太一生水》有关的重要文字,与笔者所发现的那条材料正好相同。姚文据河北中医学院校释的《灵枢经校释》指出,这条材料还见于北宋刘温舒的《素问运气论奥》卷上之“论五行生成数第十”。笔者在《灵枢经》中搜寻这条材料时,没用《灵枢经校释》,故未发现这一线索,今据姚文提供的线索修订了文章的个别地方。姚文主要是以太乙九宫占来解释太一生水的,可参看。



    2000年6月4日

    附录:
    《太一生水》研究知见目录
    艾 兰:《太一·水·郭店〈老子〉》,《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一),武汉大学,1999年10月,1-10页。
    陈 伟:《〈太一生水〉考释》,楚文化研究会《古文字与古文献》试刊号,台北,1999年,65—66页;
    陈 伟:《〈太一生水〉篇校读并论与〈老子〉的关系》,《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二),318-321页。
    陈鼓应:《〈太一生水〉与〈性自命出〉发微》,《道家文化研究》第17辑,393-411页,三联书店,1999年8月。
    陈松长:《〈太一生水〉考论》,《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二),313-317页。
    戴卡琳:《〈太一生水〉初探》,《道家文化研究》第17辑,340-352页。
    郭 沂:《试谈楚简〈太一生水〉及其与简本〈老子〉的关系),《中国哲学史》1998年第4期。
    韩东育:《郭店楚简太一生水篇与老子的几个问题》,《社会科学》,1999年2期。
    贺碧来:《论〈太一生水〉》,《道家文化研究》第17辑,332-339页。
    姜声灿:《〈太一生水〉10—14简译注》,收入池田知久监修《郭店楚简之研究》(一),大东文化大学院事物室发行,1999年,53—61页;
    雷敦龢:《郭店〈老子〉及〈太一生水〉英译》,美国达慕思大学会议论文,1998年5月。
    李 零:《读郭店楚简〈太一生水〉》,《道家文化研究》第17辑,316-331页。
    李 零:《三一考》,《哲学与文化月刊》,台湾:26卷4期,359367页。
    李 零:《再读郭店竹简〈太一生水〉》,收入《李学勤先生从事学术活动45周年纪念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李建民:《太一新证--以郭店楚简为线索》,日本:《中国出土资料研究》第3号,1999年3月。
    李学勤:《荆门郭店楚简所见关尹遗说》,《中国哲学》第20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160-164页。
    李学勤:《太一生水的数术解释》,《道家文化研究》第17辑,297-300页。
    林亨锡:《郭店楚简〈太一生水〉篇与纬书》,未刊稿。
    庞 朴:《“太一生水”说》,《中国哲学》,第二十一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189197页。
    庞 朴:《一种有机的宇宙生成图式》,《道家文化研究》第17辑,301-305页。
    彭 浩:《一种新的宇宙生成理论》,《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一),197-201页。
    平势隆郎:《从太岁议论的出现看郭店楚简〈太一生水〉》,第44届国际东方学论文,1999年6月。
    强 昱:《〈太一生水〉与古代的太一观》,《道家文化研究》第17辑,353-379页。
    裘锡圭:《〈太一生水〉“名字”章解释——兼论〈太一生水〉的分章问题》,即刊。
    魏启鹏:《〈太一生水〉札记》,《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第一册,183-191页。
    邢 文:《〈太一生水〉与〈淮南子〉:〈乾凿度再认识〉》,《中国哲学》第21辑,212226页。
    邢 文:《〈太一生水〉与〈乾凿度〉》,《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二),322-327页。
    邢 文:《论郭店〈老子〉与今本<老子〉不属一系——楚简〈太一生水〉及其意义》,《中国哲学》第20辑,165-186页。
    熊铁基:《对“神明”的历史考察》,《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一),202-205页。
    许抗生:《初读〈太一生水〉》,《道家文化研究》第17辑,306-315页。
    颜世安:《道与自然知识——谈〈太一生水〉在道家思想上的地位》,《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一),192-196页。
    姚治华《〈太一生水〉与太乙九宫占》,简帛研究网(http://www.bamboosilk.org" TARGET=_blank>http://www.bamboosilk.org),5月18日。
    叶烟海:《〈太一生水〉与庄子的宇宙观》,《中国哲学》第21辑,198—211页。


    张思齐:《太一生水与道教玄武神格》,《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一),206-226页。
    赵建伟:《郭店楚墓竹简〈太一生水〉疏证》,《道家文化研究》第17辑,380-392页。
    庄万寿:《太一与水之思想探究》,《哲学与文化》26卷第5期。

    另外,崔仁义《荆门郭店楚简老子研究》(科学出版社,1998年)和刘信芳《荆门郭店楚简老子解诂》(台北:艺文印书馆,1999年)书中也有关于《太一生水》的内容,可参看。

    1目前所发表的研究《太一生水》关的论文至少已有36篇(见附录)。笔者曾请北京大学中文系胡兰江博士帮助调查,在此谨致谢忱。
    2 此据李零先生的释文(下同),见《郭店楚墓竹简校读记》,《道家文化研究》第17辑,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476页。
    3 参看附录所列诸文。
    4 其实,细检文献,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表达方式并不罕见。比如一与道的关系,古代文献中认为一是道所生,《老子》四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往往把一作为道的别名,《吕氏春秋﹒大乐》: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名,谓之太一。
    5 也有不同意见存在,如陈松长先生即对此持异议,他认为太一生水的真实含义是太一生于水,虽然庞朴先生用哲学的思辩解释了‘太一生水’与‘太一藏于水’的矛盾,但这种解释又难免给人以牵强为之说的印象。因此,他从先秦文法上来补证庞先生的结论的可考性。并举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刑德》乙篇中“德始生甲、太阴始生子,刑性生水,水、子。故曰刑德始于甲子”为例,证明“太一生水”就是“太一生于水”。陈先生拈出的证据对我们理解《太一生水》篇有一定的启发,但其结论却很值得商榷。参看陈松长:《〈太一生水〉考论》,《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二),武汉大学1999年10月,313-317页。
    6笔者曾将本材料提供给李零先生,他据此撰写了《再读郭店竹简〈太一生水〉》一文(收入《李学勤先生从事学术活动四十五周年纪念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可参看。
    7 四库本《三命通会》卷二《论五行生成》。
    8参见《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术数类二“《星学大成》”条。
    9中华书局标点本《明史·艺文志》已据《四库全书总目》、《续文献通考》等书改“万民育”为“万民英”,见《明史》第八册2443页、2456页。
    10 参见《四库全书总目》卷109“术数类二”中《三命通会》条。
    11 河北中医学院《灵枢经校释》,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第4次印刷,474页。
    12 《灵枢经校释》一书后所附佚文作“太一者,水尊号。先天地之母,后万物之源”,而道藏本刘书作“太一者,水尊号。先地之母,后万物之源”,疑刘书脱一“天”字。
    13 这段文字见于刘温舒的《素问运气论奥》,《道藏》第21册,493页。
    14余嘉锡先生认为《灵枢经》即《针经》,“流传自古,远有端绪”。《针经》在《隋书·经籍志》中已有著录,故其时代不会晚于魏晋。(见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十二“《灵枢经》条”,中华书局,1980年,633640页。)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与《灵枢经》中的部分内容可以互相一一对应,这证明《灵枢经》有更为古老的源头。
    15 参看艾兰《中国早期哲学思想中的水》(张海燕译),《早期中国历史思想与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310316页。
    16 魏启鹏先生曾专门撰文论述《管子·水地》中水为万物之本原。见《〈管子·水地〉新探》,《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与阴阳五行说探源》,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305317页。
    17 魏启鹏先生认为此篇并不具备水是万物本原的观念。理由是在太一生化万物的连锁句中,未见天反辅水之说;而且,从第四简开始的倒叙句,“故岁者,燥湿之所生也”,直到“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也没有提到“天者,水之所生也”。参看魏启鹏《〈太一生水〉札记》,《郭店楚简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一),183-191页。


    18 参看黄俊杰《中国古代儒家历史思维的方法及其运用》,收入杨儒宾、黄俊杰编《中国古代思维方式探索》,台北:正中书局,1996年,1—34页。
    19参看陈鼓应《〈太一生水〉与〈性自命出〉发微》等文章(收入《道家文化研究》第17辑)。
    20 关于《老子》一书中多有这样的文字,参看沈清松《郭店竹简〈老子〉的道论与宇宙论》,《中国哲学》第21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146179页。
    21 参看黄俊杰《中国古代儒家历史思维的方法及其运用》,收入杨儒宾、黄俊杰编《中国古代思维方式探索》,台北:正中书局,1996年,1—34页。
    22 参看李学勤《荆门郭店楚简所见关尹遗说》(《中国哲学》第20辑)及陈伟《〈太一生水〉考释》(《古文字与古文献》试刊号)等文章。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