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疆史纲》绪论 |
|
|
|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有着166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一个省区。他的东南与甘肃、青海、西藏为界,东北与蒙古国接壤,北部与俄罗斯为邻,西面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南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毗连,边界线长达5 300多公里。这里有巍峨的高山,浩瀚的沙漠,奔腾的河流和生机盎然的绿洲。在高山之间,沙漠之下,绿洲之中,河流之旁,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水利资源和其它各种资源。 自古以来,在这里就生活着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新疆常住人口1 846.26万人[1],包含着47个民族成分。其中,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13个民族世居新疆。 新疆各族人民世代相继,不仅开发、建设、保卫了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而且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地域文化,并以此不断地丰富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宝库。 然而长期以来,古老的新疆大地却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人们渴望了解新疆,了解她的历史,了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以及他们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为此,我们编写了《新疆史纲》这本书。 一、历史上新疆的地理范围 历史上新疆被称为西域,和现在一样,属于中国的边疆地区。然而,我国历朝历代对西域的管辖范围和今天新疆区域的大小并不完全一样。这样,在编写《新疆史纲》时,如何认识和确定历史上新疆的地理范围,就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西域 新疆古称西域。但“西域”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 汉代,西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乃至中亚、西亚的一部分,以及东欧
< 1 > < 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