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日本魏晋隋唐史研究的新成就
  • 2003年国内辽夏金史研究综述
  • “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 克孜尔石窟考察与研究世纪回眸
  • 唐代摩尼教史研究综述
  • 东亚译语考——兼论元明与朝鲜时代译语之演变
  • 关于“公元100年罗马商团到达中国”问题的一点思考
  • 甘英西使大秦获闻希腊神话传说考
  • 尼雅汉简与汉文化在西域的初传—兼论悬泉汉简中的相关史料
  • 论回鹘文化对契丹的影响
  • 最新热门    
     
    跋隋《故静证法师碎身塔》

    《故静证法师碎身塔》碑一方,碑阴为“大隋开皇十四年建”,原出土于安阳,其拓片现可见于赵万里所编《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1]。此碑文虽仅寥寥数字,其塔主静证法师亦不见于僧传,然“碎身塔”之称为一般碑铭中所罕见,故本文试释之,以明中古时代之僧事。
    “碎身”与“全身”相对,当系佛教中不同的葬法。佛教在印度时盛行火葬,称之为荼毗,或作阇维、阇毗、阇鼻多等。随像教东传,在中国“自释氏火葬之说起,于是死而焚尸者,所在皆然”[2]。然而自华严宗、禅宗流行,信念“得无来身,以无去故;得不生身,以不灭故;得不聚身,以无散坏故”[3],尤其是禅密结合后,因为密宗是“不舍肉身”[4]的。肉身龛葬或塔葬之风在出家和在家的佛教徒中都颇为流行,相当程度上冲击了火化葬式。这在唐、宋时的佛教文献中不乏其例[5],然而基本上都是全身入葬于塔或龛的。如巨方“以开元十五年九月三日,全身入塔云”,又如普愿死后,“门人奉全身於灵塔,从其教也”,禅宗五祖弘忍故后,是“门弟子神秀等奉瘗全身于东山之岗”,天台九祖湛然化灭,亦“门人号咽,奉全身起塔,祔于智者大师茔兆西南隅焉”[6]等等,这些一般称之为真身塔,简称身塔。如五代时如敏圆寂,“全身不散,丧塔官供,今号灵树禅师真身塔”[7]。又如净藏禅师的身塔铭云:“念多宝之全身,想释迦之半座”[8],表明塔内葬的是净藏的全身。直至明代的慧日圆寂后,其弟子“奉全身藏于寺之西峰妙应塔”[9]。这种塔葬以上述塔主的身份,可以说是代表着当时僧界的风气,即所谓“隋分舍利,唐瘗真身”[10],故一些大寺名刹都有不少这样的塔,它们和下文提到的舍利塔一起通称为灵塔或僧塔[11],甚至形成了塔林。
    僧人亡后以碎身入塔的记载则非常少见,仅如《高僧传》卷一《晋长安帛远传》云帛远字法祖,为秦州刺史张辅所杀,陇上羌胡为其报仇“斩辅。群胡既雪怨耻,称善而还,共分祖尸,各起塔庙”。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