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对蒋经国最后生命的盖棺

时间:2009-7-24 13:56:34  来源:不详
科,十七岁的蒋经国同他父亲蒋介石决裂。当他听到蒋介石在上海屠杀工人和共产党员时,给他父亲写了公开信: 
  介石,我不认为你会听到我要说的话,你也可能根本不想读到它们。但是,不管你读不读到,我都要写出来。今天我要重覆你曾经在信里告诉我的话,“谨记住革命是我所知道的唯一要务,我愿为革命赴汤蹈火。”现在我要说,革命是我所知道的唯一要务,今后我不再认你为父。 
  十年后他回到父亲身边。又在台湾继承了他父亲的政权。七十六岁时他再次同过去决裂。这一次是同旧制度决裂,是告别旧时代,跨进新时代。可以说是同他父亲的第二次决裂,同时也是同过去的自己决裂。这种决裂是蒋经国性格中固有的。一位接近蒋经国的朋友告诉我,与蒋经国相处,感觉其晚年的变化,有一种“赎罪”的心态,而且非常急切。我认为这位朋友的观察是准确的。从我所接触的资料,自1986年3月29日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蒋经国提出“政治革新”,到他去世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他坐在轮椅上,几乎是以追赶自己即将逝去的生命那样一种急迫感,在把台湾推进生命之流。 
  不错。蒋经国在台湾历史上起决定性作用的转变,蒋经国的“赎罪”,就是这短短的两年,比他有罪的岁月短得多。但这是改变台湾历史的两年。当历史机会来临时,历史人物在转瞬即逝的关键时刻作出的选择能够改变历史的方向。蒋经国那位莫斯科同学邓小平,在廿世纪八十年代的历史机遇比蒋经国好得多,中国也比台湾先进入改革开放进程,拥有广泛的国内支持和国际支持。然而,当蒋经国宣布在台湾解除戒严,开放党禁、报禁之后,邓小平却在北京宣布戒严,把坦克开向天安门。这两个人作出相反方向选择之时,也就是选择了台湾与中国关系的未来。 
  蒋经国选择“革新保台”,把台湾推进全球第三波民主化潮流;他所选择的不只是台湾的生存战略,也是台湾的中国战略,台湾的全球战略。 
  上文提到,邓小平对蒋经国的“统战”,最后一次是1985年李光耀的台湾之行。到1986年邓小平才死心。中国官方出版的《遏制台独》一书中指出:“蒋经国倡导并推动的政治革新,是台独的温床,使台湾社会从此走上台独的历程。” 
  邓小平清楚,台湾只要走上民主之路,就是走上台独之路。所以他才对戈巴契夫说:“我这一生只剩下一件事,就是台湾问题,恐怕看不到解决的时候了。” 
  蒋经国自己当然清楚,只有民主化才能确立台湾主体,台湾才能生存于自己的国土,台湾才能与中国并存于台湾海峡两边,台湾才能独立生存于世界。这就是蒋经国选择的台湾的生存战略,台湾的中国战略,台湾的全球战略。只有那些口称“台独”成口称“反对台独”,却不知 “台独”为何物的台湾人才糊里糊涂。 
  对蒋经国来说,如此重大的历史转变,要以他有限的生命去做,能不急迫?他不但要走出决定性的最初几步,打下后人难以逆转的基础;还要选择适当的后继者。 
  这一切,蒋经国做到了。不错,是在强大的压力之下,蒋经国以更强大的使命感与意志力,以自己最后的微弱生命做到的。 
  这就是蒋经国的“赎罪”。一个伟大的赎罪者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