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梅村体”论

时间:2010-7-10 11:08:56  来源:不详
论文关键词:吴伟业  梅村体  贰臣  诗史  深情丽藻
  论文摘要:“江左三大家”出处不同,吴梅村由遗逸而失路成贰臣,“失身”愧恧.是其难以排遣之真正哀苦心病。其诗称“梅村体”,通常特指其长篇歌行。怎样解读吴氏寄之于诗的“用心”。当是辨认“梅村体”之要捩。其诗“篇无虚咏”,“指事传辞,兴亡具备”,即“诗史”品格。入清后,“梅村体”哀婉之情益浓重。而悲慨气韵渐见衰飒。情多于事,锋锐钝化,议论胆缩.“史”识必亦淡散。言“梅村体”必于深情之外言及丽藻。情不浓深,“诗史”易成史论,失却诗之特性:若褪去藻采之丽,则必徒成少陵诗史之仿效。不成其为“梅村体”,从而也难从元、白“长庆体”中分离,自成面目。丽词藻采是梅村歌行的形态标识藻丽之色,原基于吴氏早年即擅长艳体,系晚明世家子弟的才子气表现。“梅村体”的“凄丽苍凉”.实不止仅存见其歌行,同样体现于如《赠寇白门》等近体诗作中。“梅村体”应是吴伟业诗作整体构架而成。
  乾隆四十一年(1776)冬,清高宗弘历特命国史馆另立《贰臣传》,四十三年(1778)二月又诏谕:如洪承畴、李永芳、钱谦益、龚鼎孳等立朝事迹既不相同,品德亦判然各异,《贰臣传》宜分为甲乙两编。于是。吴伟业与钱谦益等同列入乙编.“俾斧钺凛然,合于《春秋》之义焉”(《清实录》)。关于吴伟业之出仕新朝成为“两截人”,在其生前就为同时故旧所惋惜并体谅,如尤侗《艮斋杂说》所云:“吴梅村文采风流。照映一时。及入本朝,迫于征辟,复有北山之移。”即使遗民耆宿钱澄之在《寄吴梅村宫詹》七律一组中也说:“同时被召情偏苦,往事伤怀句每工”,“山涛启事真无故,庾信哀时岂自由?”Iu(卷”钱氏诗作于康熙十年(1671),时距吴伟业之卒不数月。因此,当吴氏卒后百年重遭“劣者斧钺凛然,于以传信简编,而待天下后世之公论”之谴时,文史学者深不以为然。其中著名唐诗学家管世铭(1738—1798)在《韫山堂诗集》卷十三《论近人诗绝句》第一首之辩争最称明快:
  白衣不放铁崖还,班管题诗泪渍颜。失路凡人能自讼?莫将娄水并虞山。
  按:吴伟业(1609—1671),字骏公,号梅村,江南太仓人。太仓邑内娄江贯境出刘家港.故又以娄水代称之。梅村于明崇祯四年(1631)会试夺魁。殿试一甲第二名,二十三岁之“榜眼”也.授翰林院编修。崇祯十二年(1639)出为南京国子监司业,翌年升中允,转谕德,以请养告假。乙酉南都立,起补少詹事,与马士英、阮大铖不洽,供取仅二月即辞归。入清,杜门不出,顺治十年(1653)经陈之遴、陈名夏等鼓动,由江南总督马国柱力荐,敦促北上,授弘文院侍讲.转国子监祭酒。十四年(1657)以继伯母之丧南归.遂不出。
  同为“江左三大家”,吴氏与钱、龚之出处有所不同,即在其乃由遗逸而失路成贰臣。今存《梅村集》四十卷、《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实均已经梅村生前删削。其入清之初、出仕以前不少文字缘免祸而不存,如《翰林院修撰陈公墓志铭》系为同科殿元陈于泰所作,今仅存见《毫村陈氏家乘》卷十一中,今人整理《吴梅村全集》【2】亦无由补辑之。陈于泰闻“甲申之变”,“哭于苏之郡学,绝而复苏,撤版扉舁而归”:南都陷亡后.“经岁来吴门.与熊鱼山、姜如农、薛谐孟、万永康诸人晨夕相往还。按抚两荐,无地可匿迹,在荒庄卧复壁中,食饮缘墙而下。病且革……眼鼻流赤,哀声时断续,备极惨苦而逝”。梅村于《铭》文末作赞评日:
  义兴固多完人,九台卢公,糜躯斗场;牧友堵公,瞬然不滓,与公为三。
  卢象升于崇祯十一年(1638)以兵部尚书率师力抗人犯冀鲁一线之清兵,战死于河北保定,九台是象升的号。牧友一作牧游,为堵胤锡之号,堵氏为南明诸政权重臣。西南桂王之永历朝得以立国,端赖其与何腾蛟的联合荆襄十三家军。堵氏劳瘁赍志而殁于广西浔州(今桂平),时在顺治六年(1649),永历纪元则为三年,与陈于泰同岁卒而迟后五个月,陈氏亡逝于该年六月。据此可知,吴伟业此《墓志铭》当作于顺治七年至十年之间,即出仕清廷之前。
  《铭》文一派遗民声情,铭赞“与公为三”云云,直以卢、堵、陈并称“完人”,尤颂堵胤锡“嚼然不滓”,需知其时永历政权正力撑粤西及黔滇地域,此残明抗清军事集团到康熙元年(1662)永历帝朱由榔被吴三桂俘杀始告终结。所以,梅村编集时删削此文,应不是白惭非“完人”而系避嫌远祸,可以肯定,类若此《墓志铭》文字见删的必非少数。

  稽考吴伟业此类颇见心迹的集外文献.足证其对自己未能为“完人”,“咫尺俄失坠”(卷9《送何省斋》)后的自愧白讼,并非伪饰讳过。由此而辨其《与子隙疏》,益能认同赵翼《瓯北诗话》所下的判语:梅村“仕于我朝也,因荐而起,既不同于降表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