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文科综合如何考出好成绩
最新热门    
 
考出好成绩的 诀窍

时间:2007-2-28 13:40:34  来源:不详
 

编者按:高考是大事,它让我们有些紧张:怎样安排好复习,怎样保持心境平和,怎样发挥出色,怎样填准志愿……等等。头绪太多,应接不暇。
然而,临大事更要镇定,再镇定。高考,就像一场万众瞩目的总决赛,只有临危不乱、处变不惊者,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是一种修养。胜利者需要功力,也需要修养。为了高考,我们已经积累了多年的功力。现在,是到了该提高一下修养的时候了。鉴于此,“热点聚焦” 栏目从本期开始将推出有关高考修养的系列文章。这些都是“前辈们”总结出来的经验,有助于你成功跨入大学校门,值得一读。

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高考时却名落孙山;有些同学平时成绩不是很拔尖,高考时却脱颖而出,成了大黑马。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在高考冲刺阶段合理安排复习,调整好心态,并学习一些考试常识,对考场发挥大有裨益。
那么,究竟有些什么“诀窍”,可以让我们从容不迫,考出自己的最好成绩呢?
成功学子的高考经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最近,我们走访了邹浪、吴炜惠、欧阳丽婷等3位在2003年考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博雅塔前,未名湖畔,这些成功学子谈了自己最有心得的高考经验。
邹浪(北京大学医学部):找到每门课的主攻方向
我对于高考复习最深的体会,就是要在看似纷杂的课本中找到主攻方向。这是提高效率的关键所在。
语文是我较弱的科目,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作文。高三应该坚持练笔,以做到“熟能生巧”。通过阅读加强文学素养,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
英语最重要的是培养语感,而不是许多人背得焦头烂额的语法知识。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是有根据的,高考时许多语法题我就是靠默读找语感做出来了。培养语感的方法,最好是读一些老师推荐的阅读小段子,因为它们都富有趣味且能较快地增强你的语感。还有,在紧张的高三,老师发的试卷做不完是肯定的,那就要学会选择了。我的看法是优先做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这也是培养语感的一个重要方法。
数学则是要对书本上的定义烂熟于胸,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至于做题,则不可一味贪多,主要是要理解题中的精要之处,那才是最根本的东西。因为不管试题怎么变,都不会脱离书本的精要,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嘛。
再说说理综。有一门感兴趣的科目是幸运的。我对物理就特感兴趣,虽然不欣赏搞“题海战术”,但高三一年所有科目练习中我惟一做完了的就是物理练习。化学则是要注重基础,比如说化学方程式,还有各种基本化学物的性质应熟练掌握。关于生物我想说的只有一点,那就是注重细节。因为生物充其量不过是薄薄的一本。所以书上的每一个细节你都应该掌握。在我看来,书上越小的细节就越可能是考试的地方。
吴炜惠(北京大学):模拟考不怕考砸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高考前的模拟考曾使我遭受了巨大的打击,成绩下滑得厉害,那时我无论怎么努力都考不好。后来,我向一些名牌大学的师哥师姐咨询,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都有模拟考失败的经历。这一现象在我进北大之后进一步得到证实,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说自己的模拟考考砸过。这其中的原因我不知道,但我要告诉学弟学妹们的是,不必为模拟考的失误而耿耿于怀,丧失信心,而应该坦然面对,用它来查漏补缺,因为高考才是终极目标。
在正式考试时则要讲技巧。做选择题时要选用巧妙的方法,一般来说,高考的选择题不会太难。如果你的解法繁杂,肯定是走错了方向。另外,不要在选择填空上停留过久,实在想不出办法就凭多年的“感觉”选一个你认为相对正确的答案,同时还要小心选择填空中的陷阱。做大题目则刚好相反,应尽量选用基本的方法,想到哪一步做到哪一步,千万不要追求所谓的"巧妙方法",那一般只是浪费时间。还有,做大题目应该有梯度,紧紧抓住得分点,只要有时间就应该想办法动笔,因为很多题往往前面的步骤非常简单,很容易得分。最后,应弄清试卷的难度结构,并不是后面的题目一定比前面的难。
我始终相信,高考的试题还是能比较准确地测试出真实水平的。在掌握好技巧的前提下,平时努力越多,学得越扎实,风险就越小。
欧阳丽婷(中国人民大学):高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一点无论是对高考,还是对以后的人生,都非常重要。 好多人都太看重成败得失,而越是在意结果的人,成功离他就越远--就像一个魔咒!其实,只要每个步骤都用心做好了,不急于求成,成功也就紧随而来。
人生不只有高考啊,高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我觉得人最重要的是要晓得自己想要什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想吧!人一旦有了理想,生活的画卷就自然打开了。
高考冲刺“三”字诀
临近高考冲刺,有的考生会心慌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