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样例解析

时间:2009-6-17 1:02:02  来源:人教网(www.pep.com.cn)

  一、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的命题多是注重学科最基础、最核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题干的编制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式,而是结合考查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给出一定的情境或背景。选项多是专题形式的归纳,如时空概念、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经济、科技文化等。考查的内容既体现各领域的典型事例,又突出学科综合性的特点。解答单项选择题,要注意思考性、干扰性和答案的唯一性,因而是测评学生历史与社会学习水平的重要题型之一。

 

  【例1】(吉林省2006年中考试题1)下列地形中,主体部分在我们吉林省境内的是(  )。

 

  a.大兴安岭  b.长白山脉  c.青藏高原  d.内蒙古高原

 

  【解析】课标要求为描述我国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属于识记层次。此题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家乡自然环境、地域特色,“一个吉林”、“一个长白山”,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又突出了对家乡知识方面的考查。正确答案是b。

 

  【例2】(吉林省2007年中考试题4秦朝时开凿的灵渠成为后世沟通南北水路的重要通道,它所连接的两大水系是(  )

 

  a.黄河与淮河b.长江与珠江c.淮河与长江d.黄河与长江

 

  【解析】课标要求为选用典型事例,了解它们在不同区域和空间联系以及在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属于识记层次。此题从历史的角度考查秦朝时期修建的重要水利工程,从地理的角度考查它的古今作用,充分体现了史地知识的结合。从灵渠的位置判定,正确答案是b

 

  【例3】(吉林省2007年中考试题7)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

 

  a.林则徐  b.洪秀全  c.康有为  d.孙中山

 

  【解析】课标要求为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属于识记或理解层次。此题的切入点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开始,既考查了我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又渗透了情感体验。虽然康有为、孙中山也主张向西方学习,而林则徐是最早主张向西方学习的,因此正确答案是a

 

  【例4】(吉林省2007年中考试题10)世界博览会是有较大影响和有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  )。

 

  a.以人为本        b.文化、科学及传媒

 

  c.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d.大海与土地相遇造就一个新的社会

 

  【解析】课标要求为结合历史与现实中的实例,表达欣赏不同民族文化的感受,领会保持、珍重民族文化传统的意义,属于理解、体验层次。此题不仅仅是考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而是蕴寓着上海这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在国际社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申博成功,既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民族文化在国际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注重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时政热点的考查。正确答案是c

 

  二、归纳列举题

 

  归纳列举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归纳、列举、综合等能力。此类型试题具有知识跨度大,涉及领域广,综合归纳性强,命题范围广等特点。因此,应注意对历史与社会知识内在纵横联系的梳理和总结。在解答时要根据限定的条件或提示,列出相对应的内容、事件、人物、概念名称等。

 

  【例1】(吉林省2006年中考试题11)根据下列信息列出相对应的海峡或运河名称。

 

  (1)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2)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3)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峡──

 

  (4)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运河──

 

  答案:(1)苏伊士运河(2)直布罗陀海峡(3)马六甲海峡(4)巴拿马运河

 

  【解析】课标要求为运用各种资料,描述世界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属于识记层次。此题旨在对大洲大洋界线的考查,使学生通过读图掌握世界海陆分布、大洲、大洋分界的标志以及了解海峡、运河对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所以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注重把握该类知识。

 

  【例2】(吉林省2007年中考试题1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科技文化名人

 

  (1)著有《史记》的历史学家──

 

  (2)创作《窦娥冤》的戏剧家──

 

  (3)提出“日心说”的天文学家──

 

  (4)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

 

  答案:(1)司马迁(2)关汉卿(3)哥白尼(4)牛顿

 

【解析】课标要求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说出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作用,属于第一层次识记要求的。本题考查内容为中外历史的科技文化名人,体现了学科知识综合性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以及综合归纳能力。

 

  【例3】(吉林省2006年中考试题14)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3)我国环境的主要问题──

 

  答案:(1)人口数量大(或人口多,素质低)(2)总量大、人均少(3)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或环保问题)

 

  【解析】课标要求是列举我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和进行交往的事例,从多样和快捷的现代传播方式中,领会社会信息化的意义,属于识记层次。此类题旨在考查学生了解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状况及其问题,树立忧患意识。设计意图:只有了解当今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形势,知道三者协调发展的道理,才能主动关注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具有灵活、开放、覆盖面广等特点,尤其符合本课程考试的要求,因此它成为考试与考查的重要题型。材料分析题多是通过一些生动活泼的情境设置,以文字或图表(各种地图、图片、图示等)形式呈现出来;在问题设计上注意从不同角度灵活切入,同时还根据具体材料的特点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知识迁移等能力。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应把材料反映的信息与所学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并且在语言表述上要求精炼、准确,同时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例1】(吉林省2006年中考试题15)读“中国的疆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样例解析

  (1)长春位于北京的什么方向?

 

 

  (2)请写出得知长春到北京实地距离的方法。

 

 

  (3)西安是哪个省的行政中心?请写出历史上曾在此定都的一个朝代名称。

 

  答案:(1)东北(方向)

 

  (2)先用直尺量出两地图上距离,再用比例尺公式进行计算即得。(意思相近也可给分)(3)陕西省(或陕)秦朝(或西汉、隋朝、唐朝等)

 

  【解析】课标要求是知道地球仪和地图的主要特点和功能,属于识记层次。但(2)问则属于理解层次。此题利用了一个简单的“中国的疆域”示意图,既考查了七年级关于方位、比例尺、行政区划内容,又考查了八年级的朝代知识,体现了七、八年级的综合、史地知识的综合。特别是第(2)问,不是简单地直接要学生回答长春到北京实地距离的数据结果,而是要求回答“得知方法”,考生需要将正确方法的计算过程(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用语言明晰而简洁地叙述出来,充分反映了命题的新颖与灵活,体现了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例2】(吉林省2006年中考试题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结束了,而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多极化在不断发展。新的多极化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前,一个超级大国,多个世界强国并存的“一超多强”的局面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下去。而且中国对世界格局将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

 

  (1)材料中的“旧的世界格局”指的是什么?

 

  (2)“一超多强”中的“强”除中国外,还有一些国家或组织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请写出其中的两个。

 

  (3)请写出一条理由,说明中国为什么能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

 

  答案:(1)两极格局(或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美苏争霸;北约华约对抗;“冷战”)

 

  (2)欧盟、俄罗斯、日本。(写出其中任意两个即可)

 

  (3)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或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等)(答出上述含义之一即可,其他表述符合题意也可)

 

  【解析】课标要求为描述二战后全球格局的变化,认识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在国际比较中感受我们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属于识记、理解层次。此题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旨在让学生了解国际形势、关注社会,增强国际意识。尤其是关注中国在世界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试题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迁移性、开放性与时政性。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样例解析

  【例3】(吉林省2007年中考试题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写出与图片内容相关的战争名称。这场战争结束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2)分别写出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3)结合以上图文材料,谈谈你的感想。

 

  答案:(1)日本侵华战争。(或抗日战争)1945815日,日本宣布投降。(或日本无条件投降)(1分)

 

  (2)图1:九一八事变;图2: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图3:南京大屠杀。

 

  (3)感想: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表示愤怒,反抗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我们要勿忘国耻,珍爱和平。(或日本法西斯的暴行令人发指,落后就要挨打等)

 

  (其他表述符合题意也可给分)

 

  【解析】课标要求为列举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了解它们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认识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大趋势,考查的内容属于理解、运用、体验层次的要求。目的在于考查学生读图文、分析、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读图文,从视觉引发学生思考、分析总结出抗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的重要事件。同时,体验日本法西斯的残暴,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勿忘国耻、发奋学习。

 

  四、综合探究题

 

  根据新课程的内容和特点设计了综合探究题题型。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综合、概括、评价及表述能力,同时又注重综合探究过程和方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知识的综合性、纵横联系和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注重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此题的呈现方式主要是文字叙述,也可以拓展为史实报道、看图配文、人物小传、小论文等形式。解答此类型题应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语言表述要简洁、流畅。

 

  【例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请你描述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河流等)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至少一项)。家乡人民在发展社会生产中,有没有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如果有,请你举出一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答案:(略)

 

  【解析】课标要求为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属于理解、运用层次。此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可以多方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如能否理论联系实际、关注自己身边的事物,并对周围的事物做出解释和说明,以及建立起事物之间的联系。此外透过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和态度。

 

  【例2】(吉林省2006年中考试题19)今年全国各地举办了许多“重走长征路”纪念活动,某校也准备组织学生参加。(1)今年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重走长征路”纪念活动?(2)如果你参加这次活动,请写出准备重点考察的三处地点。并就其中一处,谈谈你的理由。(3)通过这一活动,你希望能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答案:(1)因为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2)地点:瑞金、遵义、金沙江、泸定桥、大渡河、吴起镇、会宁等。(答出其中任意3个即可,其他表述符合题意也可)

 

  理由提示①瑞金:1934年中央红军转移,开始长征;②贵州遵义:中共中央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成为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宁:1936年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等。(选取其中一例即可,其他表述符合题意也可)

 

  (3)长征精神:艰苦奋斗;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团结协作;坚定信念等精神。

 

  继承发扬:努力学习,为将来建设家乡,振兴祖国做好准备(或勇于克服困难;树立远大理想;持之以恒等)(其他表述符合题意也可)

 

  【解析】课标要求为列举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属于识记、体验层次。此题以红军长征“70周年纪念”为契机,通过“重走长征路”这一具体情境的营造,将已成为历史的长征与学生贴近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而且设计新颖,富有创意,体现时代主题。同时又使考试过程变成了一次情感体验和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过程,本题的特点是开放性强,在问题的设计和答案要求上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3】(吉林省2007年中考试题18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完成后,世界最终连成一个整体。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就诞生在这一时期,并延续到今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首届现代奥运会举办的地点。假如美国人想参加首届现代奥运会,用什么最便捷的通讯方式进行联系?选择什么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前往比赛地点?写出最短的行驶路线所经过的大洋和海峡名称。

 

  (2)写出2008年举办第29届奥运会的中国城市和奥运会徽的名称。请你为迎接奥运会写一条宣传语。

 

  答案:(1)雅典(或希腊)电报(或电话)轮船(或汽船)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

 

  (2)北京;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或新北京、新奥运;为奥运喝彩等)(其他表述符合题意也可)

 

  【解析】课标要求为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结合历史与现实中的实例,表达欣赏不同民族文化的感受,领会保持、珍重民族文化传统的意义,包括识记、理解、运用、体验层次。此题主要是注重知识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应用能力的考查。以工业革命的成果、影响为契机,将时间、空间、历史、地理、科技、文化、时政等方面的知识“整合”同一试题中,旨在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4】(吉林省2007年中考试题19)作为21世纪的公民,需要了解当代国际社会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概括当代国际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特征,并各举出一个代表性事例。

 

  (2)我们中学生现在应当怎样做才能更好地面对当今的国际形势?

 

  答案:(1)基本特征: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

 

  代表性事例:政治:欧洲联盟成为当今世界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或俄罗斯、日本、中国及美国这个唯一的超级大国,都对世界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等)

 

  经济: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文化:(举例略)

 

  (2)应努力学习,迎接挑战,将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其他表述符合题意也可)

 

  【解析】课标要求为描述二战后,全球格局的变化;了解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趋势,形成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的意识;不同文化的感受,包括识记、理解、运用、体验层次。

 

  此题是一道拓展延伸的探究题,在呈现方式上体现出综合性、探究性的特点。通过对当今国际形势特点及表现进行探究,展示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理解、运用情况,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增强国际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