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陕西咸阳永寿中学高三历
2006年高考试题陕西卷文
2006年陕西省中考历史试
陕西宝鸡高三教学质检文
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
2007年陕西省中考历史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陕西
国家级高中历史培训在陕
历史教学西安年会资料 
历史教学西安年会资料 
最新热门    
 
陕西西安常青树博客:命题风波

时间:2009-10-18 17:14:54  来源:常青树
 


陕西西安常青树博客:出题风波

 

参与此话题讨论,请访问:

http://blog.cersp.com/userlog3/71173/archives/2007/320537.shtml

学校要月考,我出了一套高一年级的历史题。命题的范围是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国共十年对峙》和第二章《抗日战争》两章的内容。时间是一小时,分值是100分。我的命题思想是这样的:因为月考的成绩不和老师的奖金挂钩,我就想有点创新,在出题时就变幻了思维模式,注意体现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综合,例如,单项选择题


12.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西江月井冈山>>中写到“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敌军第四次大规模的围剿应该是哪一年           

             A.1928年   B.1931年  

             C.1932年   D.1933年

 

16.一位陕西籍的同学准备“红色之旅”,从地图上看离这位同学距离最近的旅行线路是                                                     

A.西安---会宁-----延安          B.西安---会宁-----遵义   C.西安-----延安----井冈山                   D.西安-----延安----瑞金

 

17.从陕西出发的同学要逆行重走长征路,他应该先到哪个省        

                A.江西                   B.四川

                C.福建                    D.甘肃

 

26. 阅读下列小诗并回答 :

“百年积弱叹华夏,

八载干戈仗延安。

试问九州谁作主?

万众瞩目清凉山。”

(陈毅《七大开幕》)

诗中的“百年”、“八载”指什么?

诗人为什么说“万众瞩目清凉山”?

 
与我同年级的另一位历史老师看了我出的题后,非常不满,说我给高一出了高考题,“高考才只综合政治和地理,你的题不但有地理还有语文、时政。你这样考,要把学生都考砸了”我感到很委屈,感觉这样的题虽然表面上难了点,但仔细琢磨并不难。因为这套题是我一道道精心设计的,所以很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于是我去找我们高三的历史老师,也是我们高中历史备课组组长,本来还希望她肯定我的题,没想到她的话更难听,“你又不是考语文,用这么多诗干啥。”我们高中就三位历史老师,现在三分之二的人都否定我,我一生气就撕了我出的题,我们同年级的这位历史老师就又在教辅资料上东拼西凑了一套。

 

看了她拼凑的月考题,我的感觉比我出的更难了,我的题知识表现难,而她的纯粹性历史题可以说是难到了极点,我本想给她说“还说我的题难,你的更难”但想来想去没开口,我当时想:如果我说她出的题有问题,她说不定还会说我在报复,我不想因此而使同志之间有隔阂。今天月考成绩终于出来了,全年级360多人最高分83分,没一个优秀,及格人数寥寥无几,大部分都在30、40分。这个成绩在我的教学史上是史无前例的。面对这样结果,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亲爱的网上的同行们,我应该是幸灾乐祸呢?还是悲哀呢?还是反省呢?
 
 

 

 

 

上一篇:陕西中考历史模拟题
 
No.1 讨论:出题风波
[ 2007-4-2 11:52:00 | By: 王国栋(游客) ]
 
我觉着你的这些题目很新颖,下了很大的功夫,多学科相互联系,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但是,首先,是学生能力有限,特别是高一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高中的历史学习,可能连国共十年对峙都想不起来呢,至于某一次反围剿,更是难为他们了。其次,“百年”“八载”这个题出的很好,可是学生可能知道中国近代某一次被侵略,或是某一个条约,但可能缺乏对屈辱史宏观的掌握,这也是高一学生能力所不能及的,高三的学生就应该可以了


你出的题很不错,思路也特别好,我觉得用不着悲哀什么,反省更谈不上,稍稍难度降低些,联系少一些,基础多一些,循序渐进,慢慢来,这样效果会很好的,而且有利于学生在高三之前就慢慢适应高考新思维,不适应不行,一下子来的太猛,是不是又可能打击他们学历史的自信心,呵呵,你说呢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谢谢指导,我代表凯撒谢谢你了。你说得很对,“一下子来的太猛,是不是又可能打击他们学历史的自信心”,值得我们思考,我们内地看到大家都行动了,就有可能有点心急了!             (常青树回)
 
 
 

 
 
No.2 讨论:出题风波
[ 2007-4-2 13:56:00 | By: 布瑞斯  ]
 
好的想法、好的开头啊,创设了一定情境!但还有改进的余地,12小题情境似多余,16、17似乎重复,26小题:“万众瞩目清凉山”?是否与主干知识联系紧密?如何创设更好的情境?使情境与问题更相关?甚至如何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问题本来就是探讨的,没有谁对谁错,但确实需要对试题、学生成绩进行分析,如是试题的问题,就要指导学生正确看待、增强信心,给予期待。


不必感到“委屈”啊,良好的心态最重要。不必悲哀,应该反思。


No.3 讨论:出题风波
[ 2007-4-2 13:58:00 | By: 布瑞斯  ]
 
好的想法、好的开头啊,创设了一定情境!但还有改进的余地,12小题情境似多余,16、17似乎重复,26小题:“万众瞩目清凉山”?是否与主干知识联系紧密?如何创设更好的情境?使情境与问题更相关?甚至如何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问题本来就是探讨的,没有谁对谁错,但确实需要对试题、学生成绩进行分析,如是试题的问题,就要指导学生正确看待、增强信心,给予期待。


不必感到“委屈”啊,良好的心态最重要。不必悲哀,应该反思。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谢谢您的指导,我代表凯撒谢您了,你的意见我们会仔细思考的,多谢了。欢迎您就这个问题和我们认真的探讨。
 

 
No.4 讨论:出题风波
[ 2007-4-2 18:32:00 | By: 史容  ]
 
课改思路是对的,学生成绩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所以不必悲哀。坚持下去,必定有所收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