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宋晓念:茶叶渣历史教育

时间:2009-10-18 17:19:56  来源:宋晓念
 

                                                   茶叶渣历史教育
 
                                                        宋晓念

  据说从前茶叶刚传到西方去的时候,那里的人不知道应该怎么吃,后来决定把一整袋茶叶倒进锅里,加满水煮沸,煮“熟”之后,弃去锅中的水,将沥干的茶叶辅以各种作料拌来吃。没试过的人,纵然是品茶专家,大概也很难想象这样的茶吃起来是什么味道。

  这种特别的吃茶法总让我想到目前的中学历史教育。若说读史可比品茶,那么中学的历史教材无异于滤过的茶叶渣,可能还真的加进了佐料。

  西方学者的名言是:读史使人明智。历史的根本目标之一是培养人对外界事物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而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明显拒绝对这种能力的培养——其内容的最大特征是主题先行。随手翻开我们的历史教材,一段段的历史叙述之前,标题总是最醒目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美国炮舰打开日本国门”,“帝国主义挑起世界大战”......新编的《高中综合专题讲座》在这一点上尤其出众。每每讲到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时,一段文字的第一句话常常是总体评价,然后再谈历史事实。这种独断专行的写作方式从根本上杜绝了学生对史实作出独立思考的必要与可能,剩下的只是“理解”和“记忆”。换言之,我们的“饮茶方式”,只是灌输与被灌输。 

  即使做不到能力的培养,退而求其次,历史的叙述至少还可以使人充分了解事物的复杂性。但现行历史教材对这一点似乎也在刻意回避——第二特征:它灌输给学生的不是清醇可口的香茶,而是滤过的茶叶渣。上下五千年纷繁复杂的历史,落实到我们的课本上总是极其简单明了:公元**年,发生了**大事;公元**年,又发生了****大事。这些大事比起我们的现实生活,其单纯程度几近童话,没有各角度各层面的枝节头绪,只有一以贯之的清晰线索:原因;导火线;经过;结果;影响或意义。对这些事件的评价黑白分明,卑鄙者卑鄙,高尚者高尚,最复杂的也不过“一分为二”。长期接受这种教育的学生一旦真正接触社会,其惊谔程度当不难想象。

  推想起来,以这样坚定的态度对历史加以过滤,滤后留下的虽是茶叶渣,却也应该是纯正的茶叶渣。但我们在咀嚼这些叶子时,时不时地还会品出一些茶叶本身并不具备的一些味道,仿佛是添加的佐料风味。诸如美国独立战争之前的历史,我们的课本认真说明:当时北美殖民地已经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框架上发展起来。但若当真去查查美国史的相关资料,就会发现这一时期连哈佛大学的学费还有人用实物交付——货币金融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何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了证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一定要让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之前先发展好经济,这样削足适履的历史解说方式,就象喝茶之前,先决定好茶应该是什么味道,品尝之后如有不符,适当加入一部分作料来调味。

  前些时候为了一个专业问题,我专门请教复旦的一位老师,他给了我很中肯的指导意见。钦佩之余,我忽然想问:“您知道历史上‘新时代的里程碑’是什么吗?”犹豫再三,话终于没有出口。

  我实在很担心,这位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侃侃而谈的学者,也会因为没读过我们的《高中综合专题讲座》历史部分而被我难倒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