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东坑一枝花:北师大版初
东坑一枝花:北师大版初
最新热门    
 
刘彬花:我读《历史教学设计》

时间:2010-1-11 11:42:59  来源:刘彬花

 


我读《历史教学设计》


刘彬花

 

“我”是08年进入新课程的新手。从年龄来看,新手不新,教龄十余年 ;从新课程教学而言,是新手中的新手。 因此完全反映新课程理念的《历史教学设计》对于我这样的一位又老又新的教师而言,意义非凡。


读此书,“得”是第一位的。一得:观念的冲击。前言带给我的观念冲击是相当强大的。新课程下,前言所提到的案例不知在多少地方被使用,不知被多少老师所效仿,没想到,经过作者的分析,存在问题如此之多。让我领悟到,不是挂上“全国”这个名就可以认为是权威,关键要看这些全国范围内的公开课示范课是否经得起推敲,是否具备了前言里提到的四性即准确性,科学性,前沿性,生成性。只是作为各方面素养都需提高的中学历史教师而言,如何才能做到这四性呢?《历史教学设计》以前言中的案例为引子,其实也在给读者造成认知冲突,引发疑问:全国的示范课都有问题,那这历史教学设计到底应该怎样来做呢?接下来就从理论到实践给了读者全方位的指导。


二得:理论的收获。传统备课是按照众所周知的程序进行的。本书告诉我们突破传统的教学设计,从形式上来看应该是什么样的。成熟的教学设计是多种理论的综合运用。诸如系统论,建构主义理论,传播理论等等。多年的传统教学几乎没有什么明确的理论指导。如果有的话,那就是上学期间习得的那点专业知识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的贩卖。而通过此书,我知道。作为一名老师,进行教学设计应该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并且还要能够娴熟运用。至于如何运用的恰到好处,那就见老师们各自的功力了。此处我是有困惑的,这些理论如何在实际教学设计中有机融合,是否每一步都可以如外科手术般进行切割?


三得:实践有据,提升素养。怎样用这些理论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带着这样的困惑,策略篇给了读者很有效的指点。从统帅全局的课程标准的使用,到具体的教学目标的撰写;从复杂的学情分析到多种教学策略的选择;从丰富的课程资源到多样的教学评价;从史料教学到史学理论的运用,都给予了明确的指点。每一环节都告诉你运用得较好的案例,以及存在问题的案例。每一环节都一一给你道来,让你取舍有据。不仅如此,在这些教学设计的环节里,还通过具体的案例拓宽了你的历史视野,提升你的历史素养。例如《课程资源与教学设计》一节提供的“中国近代史教学设计如何充分利用晚清条约”,以传统教学不曾有的视角给了我们一种深度分析。还有《史料教学与教学设计》一节,走进现场一、二、三案例中,阐明的是历史学的科学原则“在证据中重建过去,在同一事件的不同陈述中掌握分析和解读史料的方法,二重证据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还有对史学理论的解读和应用,纠正了我一直以来对文明史观和革命史范式的困惑,明白了不在于用哪一种理论一统天下,而在于将这些史学理论怎样运用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去客观的认识历史。


四得:有了突破传统通史教学和专题史教学的明确思路。作为一名高中历史老师,专题史教学更符合现实需要。通读本章内容,从宏观上把握专题史教学有了最大的可能。尤其是对经济史的设计要求和案例解析,更是相当的精彩。这些案例曾在教学参考中拜读过,那时就觉得是相当好的文章,现在放到设计的环节来引用使得案例的导向作用更加突出。你可以不去照搬,但却可以借鉴设计教学的思路。


五得:十个中心十朵花,清新宜人,思想盛宴。“一节课一个中心好”是我在《中学历史教师手册》上就看到过的。现在,在新课程的书籍里再次看到它被重申,充分说明它存在的合理性和它自身拥有的科学性。每个中心有不同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就是一个案例的展现。《历史教学设计》明确告诉你,以某个目标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使用时应具备哪些条件。同时就实际的教学案例展开实时的点评,点评之语有赞扬有批评,中肯客观,切中要害。原来在教参上看到这些案例的时候没有实时点评,因此收获没有像现在这么大。这么多以不同目标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让老师们可以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也可以根据这些案例量身定做,各取所需。(惑:有些案例没有全盘展现,妨碍对这些案例的理解和吸收;有些案例过于深刻,以目前自身的历史素养还做不到,单凭个人之力难以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设计)

 


写出以上的感想也带有仓促之感。《历史教学设计》是需要细细研读的,边读边体会边实践,而做到这一点是需要过程的。我愿意把它变成一本案头常备之书,以纠正教学中的跑偏。在通过历史教育来培养现代公民的路上,有志于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同仁当读之。


——————————————

当当网《历史教学设计》邮购

http://hist.cersp.com/Article/200911/11427.html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