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严林样:沪历史教材日本侵华

时间:2009-10-18 17:20:16  来源:严林样
 

增强民族忧患意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从上海历史教材日本侵华教学谈起

 

严林样

 

上海市周浦中学

 

    一、增强民族忧患意识对激发爱国精神的重要作用

    中学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有许多内容,如从热爱家乡推广到热爱祖国;如从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激发对祖国的自豪感;如从历代爱国志士、民族英雄、杰出人物汲取力量;如勉励学生为繁荣祖国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作出贡献;如讨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爱国心等等。我感到在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和平年代,增强民族忧患意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其重要的作用。

    最突出的例子是我国的国歌,仍采用抗日战争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它时刻提醒我们要居安思危,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仍面临许多困难,国力还不够强大,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仍属发展中国家,仍不断遭到列强的压制,四个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所谓“多难兴邦”,我们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断改革进取,赶超世界发达国家。

    江泽民同志在西安事变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对外来侵略者无比痛恨,对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无比鄙视,对爱国仁人志士无比崇敬,已经成为我们宝贵的民族性格。越是在困维的时候,越是在外敌入侵、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的危急关头,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就越加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多少年来,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鼓舞着中国人民和一切爱国者万众一心、坚韧不拔地为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而奋斗、为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而奋斗.我们要永远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使之成为全民族奋发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

上海一期课改高中历史新教材以丰富崭新的材料、鲜明的观点,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遭到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压迫,尤其如日本帝国主义侵华铁证,以及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浴血斗争的事例,突出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我在近现代日本侵华史等教学中,对学生强调国家衰民族弱则挨打,国家盛民族强则能立于不败之地,以此增强民族忧患意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内容方面注意有机统一

    l、对日本侵华史各阶段的分析和全过程的综合相结合

    高中新教材上下两册中,共计有lO章18节谈到日本侵略他国、尤其侵略中国的问题,主要有第14、16、18、22、23、26、27、28、29等章。大致可分以下几阶段:

    (1)明治维新后到帝国主义确立阶段: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一方面发展资本主义、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对日本杜会进步有着积极意义;另一方面,由于封建主义浓厚、武士道精神强烈,其侵略性很强。

    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漂流民被台湾高山族人杀死而侵占台湾,迫使清政府赔偿50万两白银而撤兵,但吞并了琉球。

    1894年,挑起甲午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

索赔巨款2.3亿两白银,在华开厂通商等,成为《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

    1898年,日本将福建作为势力范围。

    1900年,作为八国联军之一侵略中国,镇压义和团,并迫使清政府签订《辛

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04—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控制我国东北南部。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使之成为殖民地。

    这一阶段日本是先改革后侵略的过程,主要侵略中国台湾、吞并朝鲜。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914年,日本侵略我国山东,夺取德国租借的青岛,强占胶济铁路沿线。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17年,从段祺瑞政府手中掠取中国东北、内蒙大量权益,并通过中日《共同防敌军协定》,将军队开进东北、侵略苏俄西伯利亚。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加紧对华经济侵略,并与美英争夺亚太霸权,欲独霸中国。

    这一阶段日本主要侵略我国山东、东北等地,矛头又指向太平洋诸岛。

    (3)一战后刭二战前:

    1925年,日本资本家枪杀中国工人顾正红,成为“五卅”运动的导火线。

    1928年,驻济南日军屠杀中国市民及北伐军,制造“五三”惨案。又想将东三省分离出中国,在皇姑屯炸死不愿完全听命的张作霖。

    一战后日本法西斯集团势力滋长,狂呼大亚细亚主义,建立了军部法西斯独裁。战后从国联取得了太平洋原德属岛屿、亚太地区,由战前英法美俄德日六强变为战后美英日三国争夺,日本想独吞中国称霸于西太平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三省,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

    1933年发动热河、长城战役,侵略中国关内。

    1935年挑起华北事变,订立《何梅协定》等,以侵占华北。

    1936年,德日订立《反共产国际协定》,日本完全成为二战的亚洲战争策源

地,军国主义使日本走上罪恶之路.

    这一阶段日本侵占中国的东北、华北,军部法西斯独裁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二战在亚洲开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经历了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日帝在中国烧杀抢劫,无恶不作,南京大屠杀中国人民达数十万。八年侵略使中国直接损失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损失5000多亿美元,伤亡3500多万人,占二战总伤亡9000万人的1/3强。

    此外日本还侵占亚太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如关岛、香港、马来亚、菲律宾、新加坡、缅甸、印度尼西亚等,给亚洲人民带来了灾难和毁灭。而绝非“大东亚共荣圈”。

    综上所述,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短短的70年中,由落后挨打的弱国迅速富强,并不断对外侵略扩张。其侵略步骤从侵略中国台湾、吞并朝鲜、侵略中国东北、内蒙、华北、全国乃至整个东南亚.其根源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封建性、法西斯主义等。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综合,使学生对日本侵华史与其他帝国主义侵华史有分析比较,得出整体鲜明印象,牢记国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2、将中国抗日民族英雄与民族败类、懦夫分析对比

    如甲午战争平壤战役中,左宝贵杀敌身死、叶志超弃城溃逃;黄海战役中邓世昌、林永升、旅大战役中徐邦道以身殉国,威海战役中丁汝昌怯战,导致北洋舰队余部覆没。

    甲午战争后,康有为、粱启超等广大知识分子,为救亡图存“公车上书”。此后维新变法,谭嗣同等六君子为国家为民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慈禧太后等贪鄙顽固、误国误民,中国一败再败,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后,中国人民掀起反日怒潮,并将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的5月9日定为国耻纪念日,袁世凯为称皇帝而卖国求荣,终被人民钉上历史的耻辱柱。此后段祺瑞卖国作日本走狗,也被打下了政治舞台。

    “五四”爱国运动中,全国学生、工人、市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而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被罢职罪有应得。

    1925年,共产党员顾正红与日本资本家斗争,虽死犹生,全国掀起“五卅”

运动,省港大罢工大灭帝国主义威风。

    1928年,张学良在家仇国恨面前,毅然宣布东北易帜,成为中华民族功臣。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联杨靖宇等数十万抗日民众艰苦抗战、视死如归。蒋介石采取不抵抗主义,愧对国民。溥仪在日本扶持下成立伪满洲国,成为民族罪人。

    冯玉祥、吉鸿昌等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血战热河、长城,而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不战而逃,成为鲜明对比。

    “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第19路军蒋光鼐、蔡廷锴等全体将士奋勇杀敌。“一二.九”运动反对华北自治,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沈钧儒等七君子为抗日救国,不怕坐牢。蒋介石政府镇压人民抗日运动,逆历史潮流。汉奸殷汝耕等组织“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不齿于人类。

“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使内战走向抗战,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七七事变”后,29军37师吉星文团官兵英勇反击,此后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张治中、李宗仁等率爱国官兵浴血奋战,取得重大胜利。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殉国,流芳百世。汪精卫在南京建立汉奸政府遗臭万年。

    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抗战,八路军、新四军取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重大胜利,并开展地雷战、地道战等人民战争.中国的抗战牵制了日军的大部,使之难以北攻苏联,南夺南洋,支持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爱国的仁人志士令人尊敬,而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则使人鄙视,学生受到爱憎分明的教育。

    3、将日本天皇与日本社会结合起来分析

    日本天皇制在世界政治制度史上是特殊事例,近二千年来,天皇制緜延不断。推翻幕府、明治维新后的天皇,逐渐发挥重要作用并被神化。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天皇乃国家之元首,天皇总揽统治权。”立法权由国会“协赞”,行政权由内阁“辅弼”,军事权由军部“帷幄上奏”。明治天皇从1867至1912年在位46年,前期参予资产阶级改革,使日本民族独立、成为亚洲强国,无疑有重大进步意义;但后期推行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对亚太各国尤其中国侵略扩张,给邻国带来灾难,是其反动一面。当然日本传统与现实结合的武士道精神,克忠克孝思想,发展了天皇制军国主义,军政首脑伊藤博文、东乡平八郎、乃木希典等都负有重大责任。

    大正天皇(1912—1926)时代是日本近代史上承前启下时代,对内发展资本主义民主,对外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侵占中国山东、出兵南洋。大畏重信内阁则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企图灭亡中国。一战后日本成为世界五强之一,想进一步扩军备战,鲸吞中国,成为东亚霸主。

    昭和天皇(1921摄政,1926—1989年在位)时代,日本侵略中国的东北、华北、全国乃至东南亚,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给亚洲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天皇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负有最高责任,因为日军出兵作战都按天皇命令行事,天皇掌握最高权力。

    当然政府、军部、议会等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军国主义者、被处死的东条英机等各级战犯等更罪责难选。

    但战后美国等对头号战犯天皇未予起诉,在惩办战犯时又放宽尺度留下了隐患。天皇在停战(实应投降)诏书中仍推卸战争罪责、颠倒黑白:“曩者帝国所以对美英两国宣战,实亦出于庶几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至若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

    当然,战后天皇由神变为人,为日本的稳定发展、重新富强及国际和平交往作出了重大努力,这正是日本民族“菊”与“刀”的双重性。(注:源自美国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文化象征,此处指爱美而又黩武。)

 

 

    4、将历史与现实结合介绍

    除教材内容外,我希望学生不要死读书,而要关心世界大事,注意现状,将历史学活学实,提高对当今世界的分析、认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经济援助、军事保护下,日本通过民主改革,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强国,保持了战后50年的和平,有利于日本、有利于亚洲、也有利于世界。

    但由于战后对日本战犯惩办不严,限制不紧,驻华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被蒋介石等无罪释放、后加重用。甲级战犯岸信介甚至当上日本首相。这与德国严厉惩办纳粹分子、纳粹战犯不得在政府任职大不相同, 因为美国将日本作为对社会主义的中国、苏联形成包圈圈上的一环。现在日本右翼集团达100多个,掌权的右翼势力仍想否定二战时日本对亚太国家的侵略。

    日本当今军费的总额达5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军费大国。军队质量很高,武器装备居世界一流,并从近海防御转向1000海里的远洋作战思想,在各方面想称雄亚太、主导世界。

    日本“教科书事件”,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各国瞩目事件。1958年日本文部省将“侵略中国”改为“进入大陆”;1982年将“侵略”改为“进出”,至今仍伺机否定侵略行径。

    日本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风波时起。靖国神社供奉着明治维新以来250万日本军人牌位,包括二战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2000多名乙级、丙级战犯。1996年11月,日本自民党外交调查会和外交部会,在自民党总部举行的联席会议上一致决定,要求外国元首和政界要人参拜靖国神社,对战争罪犯的崇拜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钓鱼岛事件成为中日关系的一大事件。钓鱼岛为台湾附属岛屿,历来是中国领土,是中国台湾岛与东海的第一道防御要地。1895年日本从清政府手中将台湾(包括钓鱼岛等)割走,二战后一直未归还中国.1996年7月以来,日本右翼政治团体“日本青年社”等,在日本政府纵容下多次在钓鱼岛北小岛设灯塔、树日本国旗,想造成既成事实。若实际控制50年,按国际惯例将成为日本领土,按国际海洋法规定,则中国东海大陆架将与日本“平分”,东海油气田开发也将有一半落入其手。中国外交部多次提出强烈抗议,香港同胞也激烈抗争,陈毓祥不幸牺牲。1992年,江泽民就对日本记者强调:“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是历史事实。”因此我们必须“寸海必争”,使学生清楚钓鱼岛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1996年11月12日伟大的革命先驱者孙中山诞辰130周年时,1938年被日寇炸沉于武汉长江底的中山舰开始打捞,我及时向学生作了介绍,学生群情激奋,爱国精神也加强。

    我也强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1987年7月7日高考作文《五十年前的今天有感》,就要我们牢记日本侵华的“七·七”事变,牢记中华民族抗日斗争的光辉一页,从而增强民族忧患意识,使中国富强昌盛,不再遭受侵略。

    世界现状是教材内容的延伸,是活的历史,有利于学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他们认识到日本军国主义、右翼势力仍很活跃,我们必须充分重视。

    5、将教材内容与乡土史相结合

    教学中我叫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访问,并补充一些乡土史内容,使学生有亲切感。介绍上海郊区尤其是南汇县的抗日斗争,如共产党员吴建功等建立的南汇泥城保卫团、周大根组建的南汇县保卫团二中队、连柏生等组建的四中队的斗争故事。连柏生、朱亚民领导的“三五支队”的英勇事事迹, “保卫二中”的汇角之战, “三五支队”的朱家店伏击战,歌唱三五支队的民歌“三五支队威名扬,百战百胜赛天将;打日本好比吃便饭,打伪军好比喝碗汤。”

    中共领导的上海郊区八年抗日武装斗争,对日伪军共进行了110次激战,鼓舞了人民争取胜利的信心,成为华东抗日战场重要组成部份。

    学生对家乡人民的抗日斗争感到自豪,从而更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6、将日本侵略者与爱好和平的人民区别清楚

    日本侵略战争是一小撮战争狂人和军国主义分子发动的,广大日本人民是受欺骗的。中日两个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历史上两国的友好交往、互相学习屡见不鲜。日本曾大量派遣遣隋使、遣唐使向中国学习,中国高僧鉴真等赴日本传播佛教文化。近代中国则有大量革命志士赴日留学并从事革命活动,如孙中山、周恩来、鲁迅、郭沫若等等,中国革命得到了许多日本友人无私援助。即使是侵华战争时期,也有“日本人民解放联盟”等日本军民的反战组织,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

    当今,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是主流。中日两国1978年签订了《中日友好条约》以来,对稳定亚洲局势起了积极作用。中国的改革开放,四个现代化建设都需要向日本等发达国家学习。

    所以两国人民要珍惜和平与友谊,更要牢记惨痛的血泪史。中国人民的宽容不等于健忘,“居安思危”,增强民族忧患意识,使祖国繁荣富强,才能避免重蹈落后挨打的覆辙。

    三、教学方法注意丰富多样

    主要有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l、最重要的是课堂上教师的启发式讲述、学生的讨论

    2、全校性报告会(如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

    3、文艺形式进行的纪念活动

    4、学生专题演讲赛、故事会

    5、黑板报、墙报、专题图片展览

    6、组织学生观看抗日战争电影、电视

    7、布置学生向前辈调查日本侵华罪行、中国抗战事迹

    限于篇幅,教法不作展开了。

    以上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做法,谈出来就教于史学界,教育界的前辈与同行,以改进我的教学。

    发表于华东师大《历史教学问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