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江惠庄:“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分析

时间:2009-10-18 17:21:57  来源:江惠庄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广州市真光中学  江惠庄

 

 

一、主题词:外交

 

二、核心内容分析

 

国家的外交事务,既是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内政治的延续,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制约:上层建筑(特别是政权阶级属性)、民族利益、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

 

一个国家的对外关系,包括外交政策、外交目的、外交活动、外交地位和外交成果等方面的内容。本单元分三个阶段对现代中国的外交概况进行了阐述,向学生展示了现代中国外交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起步,到20世纪70年代的新发展,再到改革开放后全方位大发展的进程。纵观现代中国的外交发展史,我们可以感觉到,中国外交在不同阶段的着力点是不同的,在不同阶段的特点也是分明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与旧中国全然不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主权国家的外交蓝图,并开始了以世界上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这就是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的主题内容。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并正式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更多的西方国家与我国建交。改革开放后,中国步入全方位的外交新时代:外交政策作进一步的调整,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努力为改革开放的深化创造一个和平的有利环境,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跃在地区性的国际组织中,在国际外交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初步确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掌握现代中国外交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特征,从而把握现代中国外交的发展脉络。2、理解现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外交方针的含义,了解一些重大的外交活动,认识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我国外交政策进行的几次调整的必要性,充分领会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和***等中国领导人的外交智慧,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伟人的高瞻远瞩和宏大气魄。4、让学生体会一些重大的外交活动的历史情景,使他们认识到当前我国良好的外交局面来之不易,提醒他们要珍惜现在的和平局面,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三、重难点问题归纳与分析

 

1、共和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演变

 

(1)新中国建立初期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积极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以打破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外交孤立。

 

(2)1953年发展同邻近国家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由周恩来总理首先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50年代中期我国积极地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亚非国际会议,为保证会议的成功起了积极作用,为我国外交工作又打开了新的局面,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声誉,也使更多的亚非国家与新中国建交。


   (4)50年代末至60年代,随着苏美争霸格局的形成,两国都对我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对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我国采取了“两个拳头出击”的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的外交方针,从而进一步增进了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之间的友谊与合作,维护了国家独立与民族尊严。从50年代中期开始,加强与亚非拉国家的政治经济往来,逐步成为中国外交的工作重点。

 

(5)70年代我国的外交工作又有新的突破: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从而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②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随后掀起了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的高潮;③随着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战略构想的提出,中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6)8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工作最引人瞩目的成就就是推行睦邻政策,大大改善和发展同所有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使我国同所有周边国家关系处于新在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同西方关系也得到改善和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也得到深化。在无敌国外交的指引下,可以说是“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2、新中国外交面临的国际环境

 

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除美国以外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创伤。

 

② 社会主义越出一个国家的范围,形成世界体系。

 

③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锁,赢得了民族独立。

 

④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运动。

 

⑤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是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两极格局下的美国,对新中国的成立充满敌意,它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和威胁等手段,妄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包容性是指: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开放性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4、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特点

 

第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确定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按提出的顺序依次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对帝国主义“不承认”和站在苏联阵营一边的“一边倒”等等。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这里所谓的“革命性”是指它们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有密切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一边倒”最具有代表性。

 

第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

 

第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这些特征在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中存在了相当长时间。

 

5、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① 新中国成立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威望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② 20世纪70年代,第三世界开始兴起,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联合国成为抨击霸权主义的讲坛,这使得美国对联合国的控制作用大大建减弱,这是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主要原因。

③ 第三世界国家的提议和支持则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直接原因。

 

6、二战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形成原因

 

① 第一阶段(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主要原因:美推行反共、反社会主义和反人民民主国家的全球霸权政策。期间,支持蒋介石反共内战、侵朝、入侵台湾海峡。

②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最终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并正式建交。原因:侵越失败,在美苏争霸中相互削弱并处于劣势,迫使美国调整对华政策;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美霸权政策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③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主要原因:美“和平演变”在东欧、苏联得逞,使之加紧对中国的“和平演变”,不断制造矛盾和摩擦,这是由其本质决定的。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国际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中美经济交流日益增长。

 

 

7、中国主张的“国际新秩序”

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主张各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其核心是所有国家独立自主,一律平等。具体内容是①各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别国无权干涉,更不允许把自己国家的一套强加于别国。② 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任何国家不得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各国的事情由各国自己去办,世界事务由各国平等协商解决。③ 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一切分歧和争端。④ 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加强和扩大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反对不平等待遇和各种歧视性政策,更不允许动辄经济制裁。

 

 

8、比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的对外政策

(1)外交政策和结果:①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告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保护外国侵略中在华既得利益。结果,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名存实亡。②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没收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同邻国苏联和新生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使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原因:两种不同的外交政策,主要是由各自的阶级本质决定的。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致使他们不愿同帝国主义决裂,甚至对帝国主义存在严重的幻想;而无产阶级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坚决捍卫民族主权和国家独立。

 

 

9、新中国外交的几个特点

① 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我国外交的最基本特点;②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与团结,始终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③我国的外交经历了由重意识形态的革命型外交到重国家利益的国家型外交的转变;④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原则是我国外交的又一重要基石。

 

 

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外交战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外交战略是以前的外交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把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外部条件作为我国对外战略的首要目标,由原先的重安全走向重发展;②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③ 树立中国的和平形象,消除外国对我国发展的疑虑。

 

 

 

 

四、练习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中,哪一条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实现了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立自主(  )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下列各项体现这一方针的是(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抗美援朝  

C、提出“求同存异”原则  D、参加万隆会议

3、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①求同存异  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关于亚非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 ②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③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④会议解决了印度支那问题(  )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关于1971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地位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提案是由阿尔巴尼亚等26国提出的        B、是美国支持的结果

C、国民党集团在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除出去  D、中国同意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日友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两国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B、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C、20世纪70年代,中日的建交受到中美建交的影响

D、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7、1999年,中美关系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使馆而处于低点。1999年11月,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协议。200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访华。两国关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波折,是因为(   )

A、中美两国既有共同利益又有不同利益

B、中美两国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既互相斗争又要互相合作

C、美国承认轰炸中国大使馆是错误的,中国接受了美国的道歉

D、中美两国人民热;热爱和平,渴望合作,从根本上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发展

8、属于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外交活动的是(   )

A、成功地筹办了上海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

B、推动了两伊战争问题的解决

C、采取了一系列促进裁军的积极行动

D、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席位

9、1985年中国宣布单方面裁军100万,1997年又决定单方面裁军50万。中国的这些活动说明了(   )

①中国为实现真正的裁军做出了真诚的努力  ②中国裁军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③中国的裁军为缓和国际局势做出了真诚的努力  ④中国在裁军方面的言行是一致的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10、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具体的表现有(  )

①继续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  ②继续加强同邻国的友好关系 ③继续增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 ④同美、日等国正式建交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二)材料解释题

材料一   1960年,尼克松说:“我愿意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

材料二  1971年,尼克松又说:“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我谋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的关系的行动不会以牺牲我们的老朋友的利益为代价,这个行动不是针对其他国家的。”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尼克松怎样的对华态度?他阻挠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尼克松对华态度有了什么变化?为何会发生这一变化?尼克松在执行对华政策时有何具体成果?

 

(3)、尼克松对华态度的前后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问答题

1、有人认为,新中国成立后走过了这样一条外交道路: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两只拳头打人”, 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80年代“无敌国外交”。试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评述上述观点。由此你认为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应包含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体现在不承认旧中国的外交。通过此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含义。

2、B 解析:抗美援朝体现的是当时两大阵营的对立。

3、B解析:②④属于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内容。

4、B解析:本题主要考对一个历史概念的完整理解。

5、C解析:通过这道题目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6、C解析:注意中日建交与中美建交的时间。

7、A  解析:决定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的根本因素是国家的利益。

8、A  解析:注意题干强调的是“地区性国际组织中”,BCD都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9、B  解析:②是目的,与题意不符。

10、D解析:  同美、日等国正式建交是在70年代。

(二)材料解释题

答案:(1)不承认新中国,反对新中国进入新中国,反对新中国进入联合国。不成立,中国爱好和平,而且早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表示承认新中国,并采取主动行动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中国国际单位提高,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封锁政策”失败,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守势。1972年访华,中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3)美国始终以自身利益得失来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出发点。中国只有强大起来,才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规律技巧总结:材料解析类题目的解答要注意结合材料的历史背景分析材料,以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如本题材料一的背景是美国采取反华政策,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材料二背景发生变化,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面临许多实际问题,不得不考虑改善两国关系。解题时要注意一个国家的利益是其外交的出发点。

(三)问答题

答案: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主地位,而新中国的成立,沉重打击了美国在亚洲的扩张政策,美国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对新在进行孤立、封锁。同时社会上掀起了第二次社会主义高潮,苏联等先后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当时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的国际环境下,“一边倒”即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是新中国维护独立与主权、保卫和平的正确选择。

60年代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侵犯中国主权导致中苏关系恶化;同时美国继续推行反华政策。所以采取“两只拳头打人”的外交政策,即既反美又反苏,是捍卫我国主权利益的唯一选择。

70年代由于美苏争霸中呈现出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美谋求改善中美关系以联华遏苏,而苏对华威胁越来越大。故中国调整外交政策,一方面改善同美、日等国的关系,同时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特别是自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开始全面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出现了“一条线,一大片”的情况。“一条线”即只从中国到日本到西欧再到美国;“一大片”即指周边国家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

80年代,第三世界力量进一步壮大,美苏争霸出现了互有攻守的态势。中国已迈出改革开放的步伐;为争取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我国调整了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任何国家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故称“无敌国外交”。

我国对外政策基本原则的内容应包括:(1)首要目的是和平与发展;(2)根本原则是独立自主;(3)基本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立足点是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合作;(5)基本国策是对外开放。

解释:这是一道评述、说明式问答题。本题有两问,重心在第一问。第一问的答题方式是评述,答题对象是四个观点,限定语有时间即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内容即国际背景,要注意答题时对四个观点分项评述,切忌混在一起综合评述。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一边倒”,“两只拳头打人”, “一条线,一大片”,“无敌国外交”的实际含义及产生的国际环境,理解这些术语的方法,可联系所属年代中国主要的外交活动的特点进行思考。第二问说明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的内容应从目标、原则、准则、立足点、基本国策等方面分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