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蓝田人化石是在室内整理
最新热门    
 
蓝田玉暧:岳麓版《政治文明历程》

时间:2009-10-18 17:22:32  来源:蓝田玉暧
 


摘自“蓝田玉暧”老师的历史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17/35460/index.shtml

福建高中新课改在全国课改不断有新收获的好评声中,姗姗而来。早就网闻在高中新课程中岳麓版的历史教材编写不错,惊喜见其版的《政治文明历程》,见其果有养眼之处。真不愧是大家之作。

其一、教材安排较之传统人教版的最大的不同在于使用了专题模块,在体例编排中,最有独到的是能及时对中外政治文明做一比较。如:在讲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东方以中国为代表的政治有相关了解后,学习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可以进行东西方文明的比较。有利于学生对东西方政治文明有一个相对较全面的了解。

其二、岳麓版之教材有关史学概念相较传统人教教材对有较多的改变,更多地使用文明,这是对高中历史新课改的最佳改进。尽量摒弃传统史学中的阶级斗争的观点。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多地了解世界文明和社会各阶层为世界文明所做的重大贡献。观点新,有的略有补充,如袁世凯为何能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中,还在小字部分提到了他的当时相关政绩。

其三、课后练习使用了多种模式,如知识链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有如 “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自我测评”、“活动建议”等栏目,这些栏目及内容给学生的课后学习与提高,提供了丰富、深入的配套学习材料与学习方案。这一课后巩固实是一种创新。

其四、岳麓版的《政治文明历程》集合了不少专家和名师的心血,是在认真研究充分探讨和吸收了中学历史教学的经验中而出的作品。是一集成之作。

但是,经过一个模块的教学后,心中有一些疑惑,想与诸大家请教,如有不对,请指正。

 

 

新课改是一种趋势,中国的历史教学也是着实要改了,做为一个在一线的教师,也为新课改的实施而欢欣鼓舞。在上完岳麓版的《政治文明历程》后,对于模块教学也算是心中有数一二,总觉得如此改法有点不妥。高中新课改是建立在一个普通的高中学校吗?学生的素质能跟得上吗?笔者所从教的是晋江的一个农村三级达标中学,在使用岳麓版的《政治文明历程》后,有几点思考:

一、教材体例编写以模块专题的形式出现确是新颖,也是符合课标精神。但是,在教学中发现一点具体操作的问题,比如:按课标要求“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在上《鸦片战争》一课中,应是一个课时,但是教学中发现一个课时却是不够的,笔者粗算,我觉得学生应是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英社会状况、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掌握《南京条约》、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与鸦片战争联系、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经过、理解《天津条约》及《北京条约》还有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还得提着对清政府统治的影响)这会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吧,多年经验,往往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都是重点。

那么在讲解中,如何让学生在一节课中掌握这么多的知识点?仅是简单地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我想就够让一线教师不解了。特别是学生的课堂上思考着为什么中国会战败呢?我们一线教师如做解答的话则课时仍是不够。如用两个课可能会更好一点。如按课标中所要求的是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但是,在教材中却未能充分展示中华民族的斗争。这给我们一线教师的带来了困惑。又如在《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中,根据课标精神“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教材中对古罗马的政制叙述似乎笔墨略多,似乎与课标所言略有出入。   

“中学历史教育是素质教育,历史教育的素质就是人文教育,所以让学生学习人类文明的成果才是最主要的。”(杨宁一教授的讲座《文明史的发展》)做为人类近代文明一个重要标志的法国《人权宣言》在教材中却不如1791年的法国宪法所花的笔墨多,让人多少觉得有些遗憾。

 

 

又如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义革命中的努力所体现的并不多,甚至抗日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都未能有一个较充分的解析,笔者感觉如是。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客观地认知历史事件在课堂中体现得已不够了,感觉未能把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升华。再有一问题,是否学生的其他学科的学习为历史学科教学服务吗?做为一个历史学科的一线教师遇到教学内容不够用课外补,那么其他学科的教师是否也在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来加强呢?那么我们的学生会有多少课外时间来加强这么多的学科呢?更何况是学生会把时间花在历史学习上吗?而福建又是实行开卷会考,让学生更是有“信心”地把历史学科放置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之后了,在中学教育教学中我们历史对学生的要求并不能强过语数外这应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对于历史新课改中的三维目标,笔者则认为在教材中体现是不够的。而用课外时间似乎也是不太现实。

二、课后练习巩固确实是非常不错,但是感觉忽略了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知水平。探索学习的领域在农村高中有点高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练习是为多少农村学生而设计的呢?有不少的课后题,笔者曾与一些同行切磋,有一共识,非实验中学的重点学校不行。

比如:在《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中一题课后解析与探究思考的问题是“古希腊和中国创立的政体为什么存在这种差异?这一题的难度应是不小吧?学生的理解力似乎在教材编写中看得高了,而且对于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所掌握的程度好象也有点看高了。当然教材中不止此例了,仅以此例说明之。又有说,练习当然是要有层次,有的不会做的题就不做嘛,然而,课后练习应是学生课堂知识的适度巩固和拓展。是要花学生精力去做的习题,而且又要面对着一周内第二次教学的又一个练习,学生能有精力完成吗?有点难度固好,但也要看看学生的实情啊,有时感觉课后的自我测评等题有点累学生啊!

三、岳麓版的《政治文明历程》对人物的介绍不可谓不多,但是,历史是人在过去的所发生的事情,历史教学则是对过去人们发生的事情的一种反思。倘若仅仅是知道几个历史人物的名称,那么对历史教学而言更是一种机械记忆。历史学习则是一种无人性有人名的悲剧!在教材中,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成为历史事件的连词,伟大人物的创造性和历史学科的生动性有了一个缺憾。纵然教材篇幅有限,但是为什么黎元洪的图片能在教材中体现,而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照片为什么不能出现在辛亥革命这课中呢?做为中国近代政体改良的代表康梁及为中国近代政治改良不惜以身相殉的谭嗣同为什么不能做一附注解释呢?只是希望能有一个更让学生有些更人文的东西出现在教材中。

教材应是教师和学生的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历史课程的现代性借助人文社会科学宽厚的知识域已经实际地作用于公民的成长与发展是不争的事实。历史课程的教育性在理解能力统帅下的历史思维能力已经深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是不争的事实。历史课程力图在确立公正的国家观念、民族观念、国际观念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是不争的事实。“(赵亚夫《追求历史教育的本义》)所以,笔者希望在教材中希望能更多体现出人文性及科学性。更好地突出新课改的精神。在教学中所发现的一点问题,书以成文。其目的是为了高中课改的更加顺利开展,能使中国的高中历史课改能上一个新的台阶。故愿冒不韪以求大家指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