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吴水金:当今世界政治格
最新热门    
 
李绍金:“中央与权力斗争”教学设计

时间:2009-10-18 17:03:38  来源:李绍金
 

李绍金:“中央与权力斗争”教学设计 


凤鸣三山

http://blog.cersp.com/userlog12/114330/archives/2007/701282.shtml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内容地位分析


《课标》规定,“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在中国古代,自秦以来,统一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主流,然而,在一些时期,也存在着地方割据,乃至国家分裂的情况。一些制度的失当是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我国古代通过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最终从制度上克服了“地方分权”的问题。本课以西汉、北宋为典型,引导学生探究这个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方面:


Ⅰ、基础知识:西汉的王国问题和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唐后期的“节度使”制度、藩镇割据及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形成,宋太祖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各项措施。
Ⅱ、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依据史实评价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能力和形成归纳、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在图书馆、网络等查找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知识结构,形成学科能力,养成正确的历史情感与价值观。


3、情感与价值观方面:


Ⅰ、促进学生学习前人在“维护国家统一”问题上的智慧,引导学生认清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做祖国统一的维护者。
Ⅱ、促进学生认识制度创新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安定与发展方面的重大意义。


(三)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中国古代通史方面史实基础;我国现在依然要担负战胜分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本课内容现实感强烈;课文内容是中国古代史主体知识,资料易找。因此,学生具有学好本课内容的条件与信心。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汉武帝、宋太祖颁行的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及其评价。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汉武帝、宋太祖颁行的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

 

四、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准备


    (一)教学思路


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教师、学生、图书馆、网络等方面的学习资源,开展自主性地探究式学习,通过学生预习提问、资料交流、师生讨论、课后巩固练习等方法,展开学习活动。教学中,注意发挥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主体作用。


(二)学生准备


1、复习性地通读初中课本中西汉至北宋部分政治方面的通史知识。2、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并预习性阅读本教材,提出自己感兴趣或者有疑问的问题。


(三)教师准备
1、给学生提供参考资料目录和指导网络“搜索”方法。
2、给学生提供建议性的预习提纲。
3、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及教学软件准备。


五、 教学过程建议


(一)教学导入与教学内容概述


秦朝的统一,奠定了我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发展基础。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本课选取两个典型史实:西汉初年出现王国问题,汉武帝时期最终解决这一问题,并对制度进行革新;唐末藩镇割据,后来出现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宋太祖时期通过制度完善,从而从制度上解决地方分权威胁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问题。


(二)组织学生交流预习教材和资料搜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学生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交流资料和提出问题。
注意安排学生充当“秘书”,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将问题归类,用多媒体展现在课堂上,课堂学习中,注意结合学生的问题,展开课堂教学进程。


(三)探究性地进行教学活动。
具体操作设计:若学生搜集的资料可用,则尽量用学生收集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怎样处理材料。以此鼓励学生,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见学习进程设计)

 

 


【学习过程】
一、西汉的王国问题及解决       ——  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板书)
(一)探究:什么是汉初的王国问题?西汉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多媒体投影资料。除了投影老师搜集、整理的资料,要尽可能运用学生收集的资料。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资料,并自主地、合作地学习,寻找问题答案。


材料一:“西汉初年,刘邦在推行郡县制、逐一消灭异姓诸侯王和功臣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摘自课本)“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汉书•诸侯王表第二》)“他以为依仗刘氏‘天下一家’的格局,就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摘自课本)


材料二:“诸侯王初立之时年幼,且社会经济凋敝,问题尚不明显。”(摘自课本)


材料三:诸候王羽翼丰满,……前177年、前174年,济北王刘兴居、淮南王刘长先后发动武装叛乱。(摘自课本)
问题:比较并思考:从制度上说,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混战局面,秦朝为何没有出现地方叛乱问题,西汉为何又出现王国叛乱的问题?


(参考结论:汉高祖刘邦分封同姓王,是王国问题出现的制度原因)
材料四:教材中引用的贾谊《治安策》、晁错《削藩策》、主父偃“推恩令”的建议
问题:上述三位政治家的主张中,共同之处是什么?哪项建议会使矛盾更加激化,哪项建议最能得到诸侯的拥护?
(参考结论:削减王国实力。晁错“削藩”建议更激化矛盾,主父偃“推恩令”的建议最受诸侯拥护)
上述资料,能够帮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最终,汉武帝通过“推恩令”和酎金夺爵,解决了王国问题对中央的威胁。


(二)探究:汉武帝时期怎样吸取教训,完善制度的?如何评价汉武帝采取的这些措施?
[学生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要求学生用图示表示汉武帝对制度的完善。
教师示范性地小结:
中央:形成中朝和外朝制度;
内朝(中朝)——决策机构,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外朝——执行机构,由三公九卿组成
地方:加强监察,扩大中央直辖区。
设州“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通过“推恩令”,在原“王国”中分割“列侯”,派郡守统辖。
其中,教师着重介绍三公、九卿地位变化,组成“中朝”的皇帝亲信,以便学生正确评价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学生活动]  组织学生就“如何评价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推派代表发表看法。讨论中,可请学生就小组讨论意见进行总结。


教师可向学生提供建议性地小结。(教材结论可供参考)


二、唐末至五代时期地方割据问题和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板书)
说明:在这个部分,课本叙述了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发展和北周世宗改革,以及陈桥兵变的情况,建议作为阅读材料,教给学生自学,不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因为,这个内容与本课主题关系不大。


(三)探究:藩镇割据局面出现的政治原因是什么?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依据课本叙述,可以得出问题的结论。


(四)探究:北宋太祖采取哪些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如何评价这些措施?


[学生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要求学生用图示办法,理清宋太祖的做法。学生活动后,教师出示建议性的总结。
总原则:“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
中央:削夺宰相和禁军统领的权力。
     

对宰相,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其军权与财权;
对禁军,撤“殿前都点检”;设“三衙”,分别统领禁军;枢密院掌发兵权。
地方,削夺节度使权力。     

废节度使管驻地以外州郡的制度,所有州郡直属中央;
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其下设通判;
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大部分交由中央掌握。


[学生活动]  如何评价宋太祖这些措施?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讨论时,提醒学生注意,①要联系唐末藩镇割据以来的中国分裂情况,及元明清的中国统一情况,在比较中认识宋太祖这些措施的积极意义;②联系两宋在对辽、夏、金的战争及其结局情况、联系行政效率、人民负担情况,在比较中认识宋太祖这些措施的消极作用;③比较上述两方面中,占主要方面的是什么。④建议学生将2001年高考题第31题作为书面练习。
师生要共同将讨论情况进行小结。(教材结论可供参考)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三、课堂小结
围绕“如何战胜地方分裂势力”开展讨论,作为本课的小结与升华。


(五)学生探究:
①  汉武帝、宋太祖在与地方分权势力斗争中,采取的共同措施是什么?
      
 (参考:从行政、财政、军政等方面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监察;中央以绝对优势的武力为后盾)

②  造成汉初王国问题,唐末藩镇割据问题的政治原因是什么?除这个原因之外,造成中国古代地方割据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制度的失当;分散的小农经济)

③  19世纪中期,美国也出现过分裂问题。怎样解决的?(可联系第10课内容)
        (参考:南北制度的矛盾;武力维护国家统一,完善制度)

④  总结古今中外在中央与地方分权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我们今天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巩固国家统一,防止地方分裂?

    如果时间允许,可就此问题,组织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参考意见:加强中央军事力量,作为维护统一的直接后盾;加快各地经济发展,加强各地之间经济联系;完善与创新制度;加强维护统一的观念教育……)


(四)作业布置与教学反馈
①  必做课外书面作业:精选或设计巩固基础知识与能力性的选择题、材料题、问答题。(作业用时半小时左右,内容,略)

②  课外选做题:阅览相关课外书籍、网络文章。

③  对本课内容感兴趣的同学,通过多媒体形式进行课外讨论:汉、唐及以后的地方分权与今天台湾问题、已经解决的港澳问题、美国内战前的南北问题、二战后的两德问题、今天的南北朝鲜问题,有何本质区别?


   
还可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其他问题,并发表看法。
学生将自己对讨论问题的意见或对本课学习的感想发至为本课讨论专设的公共电子邮箱。


六、教学评价设计
学习成绩评价等次建议:①正确完成书面作业,可定为良好;②再提交阅读书目、文章目录,并记录读后感,评定为优秀;③再参与了共同讨论,评定为特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