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白爱莲:历史教给了学生
最新热门    
 
白爱莲等:嘉兴市历史优质课比赛观后感

时间:2009-10-18 17:06:14  来源:白爱莲等
 


 
1、白爱莲:嘉兴市历史优质课比赛观后感

2006年3月29日嘉兴市历史优质课比武大赛在桐乡市一中拉开了帷幕,在这场比赛中汇聚了来自各个县市的精英人才,可以说是群英会萃。参赛的每位选手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每一节课都扣人心弦,令人回味无穷。虽然每位选手都在上《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但每一节课都会让你耳目一新,足足听了七节相同的课,而我并不觉得疲倦,反而让我有些兴奋,看到了嘉兴历史教育的前景,也看到了新世纪老师的创新和改革的意识,也让我从中受益非浅,我为这样的比赛课而呐喊加油,真的是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

在这些比赛课中,海宁的潘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那如讲评书的声音至今还在我耳边回荡。他用那充满激情的声音给同学们讲述了抗美援朝中国人赢得悲壮、赢得值得、赢在人和、同时也赢要反思,四个“赢”字贯穿了整节课。中心非常明确,敢于对教材大胆的取舍,虽然只用了抗美援朝一个中心,但在讲述的过程中,也落实了教材的基础知识,应该说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1、美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头犹为重要,潘老师用“一封公开的情书”导入了历史的课堂。对于高中生来说,“情书”本身就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这就将学生的热情拉入历史的课堂,学生走进历史,就容易受历史所感染,所以这个开头已经为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潘老师在课堂上既有情感的渗透也有理性的升华。在讲述抗美援朝时,他提到“当志愿军凯旋归来时,周总理摆了80桌酒席为战士们庆功,总理一桌一桌敬过来,足足喝了80杯,总理醉了,战士们却哭了”。我看到了同学们眼中闪动着泪光,情感此时产生了共鸣,学生走进了历史的课堂,这无疑让这节课蓬荜生辉,我也感动了。而在讲到赢在“人和”时,他使用了六个“和”字,国内和平、民族和解、家和国安、社会和谐、党群和融、睦邻和好,通过“和”让同学们了解到新政权的巩固靠的就是“人和”,既简练也容易让同学来理解和记忆。现代的高中教育不单单是以往的传道授业那么简单,现在更注重的是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这也就需要历史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历史的升华。潘老师做到了。

人类是在进步的,社会是在发展的,教育是在不断的改革中前进的,历史的课堂也在不断的变化着,无论怎样的变化,最终离不开的是学生。如何让历史的课堂熠熠升辉,如何让历史的教学大放光彩,我想这是每位历史教育者在不断探索的问题。潘老师的这节课给每位历史老师都做了个很好的榜样,也让我受益非浅。

 


 
 


2、王瑛、嘉兴市历史优质课观察笔记

嘉善高级中学  

 

观察时间:2006年3月29日

观察地点:桐乡一中多媒体教室

观察对象:卢晓华《新中国的成立及巩固政权的斗争》

笔记方式:简评为主

2006年3月29日到30日两天,嘉兴市历史优质课评比在桐乡一中举行,我有幸参与了全部活动。这两天在桐乡一中的多媒体教室中,来自嘉兴市各地的七位教师围绕同一个“话题”——《新中国的成立及巩固政权的斗争》展现着自己的才华。七节课虽然最后必须有人为的层次划分,但就教学来说,它们个个精彩,如同北斗七星般闪耀于嘉兴历史教育的夜空。赛后,桐乡求是中学的魏挺茅老师在点评中概括,七节课在几个方面处理的都很好,如他们都适当对教材进行了整合,有灵魂、深切入;他们都比较注意史论结合,合理选用并能够恰当安排史料;他们都对学生进行了适当的情感教育,并注重了学生的能力培养等等。七位教师的教学各有特点,在这里不能一一列述,我借用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卢晓华老师的《新中国的成立及巩固政权的斗争》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课有灵魂,立意不流于形式,要贯穿整节课。

一节课要有中心、有灵魂,大家都知道,但要从一节课中找出适合自己的中心,并要将它贯穿整节课,就不是很容易的了。《新中国的成立及巩固政权的斗争》这节课线路很清楚,但要在其中找一灵魂带动全课真的很难。大多数教师使用的都是抗美援朝战争,卢老师却可以另辟蹊径,采用“五星红旗”作为本课的灵魂,让人眼前一亮。同时卢老师又将国旗的始创者——曾联松与“五星红旗”结合起来,穿插使用既保证了课堂的中心,又避免了只有国旗的单调性和学生的视觉疲劳。

如何让“五星红旗”贯穿整节课,卢老师显然花费了一番心思。其中几个使用很有味道:1、使用歌曲“红旗飘飘”导入,马上推出曾联松设计国旗的故事。一是使导入比较新颖,二是流畅地解决了新中国政权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问题;

2、“五星红旗”可以飘多久,当时人们的疑问。为什么会有这种疑问,引出建国初新生政权在各个方面的困难,促使学生自己去思考、学习;3、曾联松老人关于“五星红旗”的三个心愿,进行情感教育,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4、最后设问:现在你们再看到国旗升起,会有怎样的感受呢?结束全课,升华内涵。

这几处在本课的构思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卢老师巧妙地将它们用同一面“五星红旗”连接起来,使整堂课听下来,融会贯通,一气呵成。

二、选用历史材料要得当,具有典型性。

现在所有的历史教师都很重视史料的使用,但如何选用是个问题。大量堆砌史料是不可取的,只选用严肃的文字史料也是不可取的,这方面本校的谢波老师在其著作《中学史料教学》中有过论述。

卢老师在这节课中对史料的选用应当说是比较成功的。首先,卢老师的课件只有13张幻灯片,这就保证了课堂的连续性,这相比当下有些教师动辄十数张甚至数十幻灯片来讲,是难能可贵的。但幻灯片减少,必然要求对史料的选用更加苛刻。卢老师选用的史料,我认为主要有四处:1、1949年新政协征集国旗及主要国旗样式。本课是以国旗作为灵魂,这个史料的使用也是比较恰当的;2、1946年政协与新政协代表人数对比表。之后设计问题“与旧政协相比,新政协具有什么特性?这种特性将发挥什么作用?”辅助学生理解人民民主专政性质。3、香港、澳门回归时,国旗升起的盛况,激发学生爱国心,进行情感教育;4、国旗在南极、联合国、太空、奥运赛场、中国人的脸孔上图片,提出最后设问。

这几处史料的选用,简洁明了,使用适当,真正起到了史料教学的目的。

 

 

三、问题设置的有效性,师生对话是否有价值。

课堂教学中提问、师生对话是很常见的一种手段,但如何设置问题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师生的对话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卢老师这节课中有些问题的设置及师生的对话,我认为很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在结束新中国的成立之后,卢老师设置了一个情景问题:

“此时此刻,毛泽东那样的政治家首要考虑的问题是什么?

像曾联松那样的普通中国人在想些什么?

蒋介石在想些什么?

美帝国主义在想些什么?”

之后,卢老师将学生分为四组,分别扮演四种角色,经过几分钟的讨论后,进入师生对话。在对话中,卢老师又把自己的教学智慧与教学幽默表现的淋漓尽致,使原来稍显沉闷的课堂气氛迅速活跃起来。几个问题的设置充满技巧性,引导学生考虑,带动了全课的进程——新生政权的困难;为新生活奋斗的感情;如何扼杀新中国的阴谋等等,全部能过学生之口表达了出来。

以卢晓华老师为代表的这次优质课评比,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学到很多好的观念与方法。以上所说的几点只是对于卢老师这节课的一些个人感受,写出来希望大家共勉。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