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蒋晶晶:浅谈中学历史教学的困境及其对策

时间:2009-10-18 17:54:49  来源:蒋晶晶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的困境及其对策

          新罗区龙门中学                   蒋晶晶

    摘要:中学历史课教学,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历史课教学,不受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使从事历史教学的教师也产生困惑、失落,更使得中学历史课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困境、改革

 

    中学历史课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历来被高搁冷落,不受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在几年历史教学中,笔者有着深切的体会。在一些学校,课程安排中没有开设历史教学。即使有,也仅仅是走过场的形式。去年,我区历史科目要进行中考,这就使一些初三没有开设历史教学的学校措手不及。临时抱佛脚,短短两个月,世界历史二册教科书,囫囵吞枣地给学生灌输下去。结果可想而知,成绩千差万别,并不理想。平时一遇课程紧张,历史课可以随意被停课,占用,这种现象再普通不过。而更让历史教师无限尴尬的是,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课是可有晌蕖Q页ひ惶抢防鲜Ψ从逞榭鲎煲脖涞帽孔荆纫膊辉偃惹椤T诮淌Φ囊导ǹ记谥幸踩美方淌ξ蘅赡魏危械轿尴奘洹?/FONT>

究其缘由,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品德的好坏,能力的高低,都与分数挂勾。这使得分数成为学生的命根。中考、,高考成为学校教学的指挥棒,片面追求升学率,及格率成为各学校重视的指标。分数使得各学科有了主科和副科之分,在学生心目中有了三六九等之分。不容置疑,作为社会学科的历史科就被搁置冷落于一旁。学校在课程活动中鲜有历史兴趣小组的设置和有关历史科目活动的举行。历史教师也就成为清水衙门,肩无多大重任,迷失了奋斗方向。业绩荣誉也无从谈起。使从事历史教学的教师产生了困惑与失落。

    二、历史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我们要承认传统上我们习惯于让学生记忆真理般的历史内容,不允许有“问”和“疑”,记忆就是最终的目的。这种教学,除了应付考试,没有任何用处。历史学对人的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就被简化为考试和空洞的政治道德说教了。这样的历史教学怎么可能让学生感受到“每一时代的人类在反思自己往昔经历的过程中,对历史之本质和意义的一种理性追问和情感体验”?怎么可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水源头”?加上课堂上讲究“师道尊严”和“上下尊卑”,学生的个性被压抑,泯灭,潜能得不到开发,历史的魅力荡然无存,成了苍白和死的。历史教学就成了枯燥,无用之学了。

    三、历史教学手段简单枯燥。在旧的历史教学观念下教师往往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基本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的操作上。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感受,体现不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了学生的自主性,调动不了他们的参与性,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再而历史是远离现实生活,尤其远离现实的经济生活,与当今讲经济讲实效的时代相比较,它的内容与数、理、化、外,诸科比较,毕竟不是那么深奥难懂,对学科重要性的收益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这不仅造成了众人对历史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而且对它的教学困难性也同样缺乏足够的认识,这正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学面对的现状和困境。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处于转轨和探索阶段,逐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如何改革、转变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和困境,笔者以自身教学实践的初步体会,浅谈如下几点问题,以求抛砖引玉,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确立正确的历史教育思想是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目的。一名历史教师,如果自己轻视历史课教育。只是一张嘴一本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机械式上课,枯燥无味地灌输说教,甚至马马虎虎应付了事,不知为何而教,不知应教会学生哪些思想品质和能力,这样的教师怎么会让学生喜欢,让学生转变观念,爱上历史课呢?那么,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该树立怎样的教育思想呢?

    中学历史教学,不仅以其所传授的历史知识担负着文化教育的任务,而且在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本闪耀着中国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历史见证,就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爱国思想和爱国行动的实录。展开世界历史,更是一本博大精深的人类文明发展史册。古往今来,大凡有识之士无不重视历史,总是讲史学教育提到亡国兴邦的高度来认识。清人龚自珍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梁启超曾感叹:“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往事,惟此为大。”“历史使人明智”倘若我们有这样的认识,职业荣誉感就会油然而生。认识到我们从事的教育不是讲述陈腐的万年之谷,而是先祖千百万年遗留的人类文化精髓和来自灵魂深处的传统。后来之人,不忘前师之事,要以古鉴今。从而我们就会感到自豪,产生一种敬业精神,不断鞭策和激励自己为完成本职工作而兢兢业业,不因从教“历史”而愧色。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转变教育观念是关键

    首先是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历史是贯通古今,纵横中外,囊括各门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这是它与其他学科所不同的突出特点。“历史不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不仅要系统掌握史学理论和史学知识,同时还要了解掌握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如政治科目)和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如地理、生物、数学等)。历史讲求真实,不能指鹿为马,是事而非,用“大概”“好像是”来蒙混过关。教师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功能的发挥。只有教师站得高,学生才会看得远,学得深。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应具备有教高的专业理论知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才能灵活多变地处理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奇思异想”;必须具备有较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精神状态、知识结构,及学习是要求和愿望,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进行历史教育。

    其次要努力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历史教育的功能很多,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也可以让他们学会怎么做人等等。然而,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历史教育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也就是使学生了解祖国和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辽阔的疆域是怎样形成的,多民族国家是怎样形成的,中华民族为人类作出了哪些贡献,还要使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文化及其历史渊源,懂得什么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什么是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等等。有了这些最基本的认识,才能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也才有可能对祖国和民族产生炽热的爱,真正培养起爱国主义情怀,愿把自已的一生献给祖国,献给中华民族。当祖国和民族遇到危难,或是遇到国内外别有用心的攻击时,能够挺身而出,坚定地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历史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起步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甚至影响他们一生所走的道路,所以,历史教育对青少年学生尤其重要,任何时候,都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

 

 

三、创新教学方法是手段

    究竟怎样的历史教学,才最具有生命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呢?笔者认为重视不断改革新教学方法,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具体必须做到如下“四多”。

    1.多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拓展思维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要使似乎平淡的历史教学一波三折,形成悬念。我们历史老师不应把学生看作只是接收器。只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只是长篇累牍地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和结论,甚至满堂灌。而是应该多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让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中学生毕竟是青少年,好奇心和追求真知的愿望终究是热切的。教师要鼓励学生疑问好学,让学生自行设计问题,自我组织答案。只要不是故意乱说、乱做,都是允许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在学生遇到思维障碍时教师要耐心给予释疑解惑适时的以恰当的方式进行点拨,使学生能保持兴趣,在难题中寻找答案,杂乱中理出头绪。较好地保持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

    2.多运用直观教具和形象语言,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枯燥无味的说教,只会让人乏味,更不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为电化教学开辟了广阔的途径,预示着光辉的前景,同时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教师备课除了深入钻研教科书外,还要考虑如何多运用直观教具。要熟悉掌握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要多利用历史地图、图表,要学会操作幻灯机、录音机、录像机等。现代化电子音像技术能把已逝去的不能重演的历史现象有血有肉地复现出来。例如:讲述埃及的金字塔时,从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影像中的金字塔后,先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由学生自己对金字塔的了解先作简介,再由老师具体评析金字塔的高度、构造等。当时在没有先进交通工具情况下,230万块每块2.5吨重的石块是古代埃及奴隶在监工鞭打下冒着烈日暴雨用木棒运输,整个建造工程整整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完工。每年法老征去服役的劳动人民有十几万人。金字塔是埃及劳动人民用血、汗和白骨堆垒起来的,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也是奴隶主法老残暴统治的历史见证。图形结合、声形并茂的讲述及小组的讨论,从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当学生的兴趣、吸引力被激发起来,他们就会展开思维的翅膀。

    3.多教学生记忆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技巧,为思维空间的拓展提供一把钥匙,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中学生在长期历史教学中误导形成了一个概念:“历史就是死记硬背”,谁更勤,记忆力好,就能学好历史。在他们看来,只有理科类科目才能训练思维能力。加上今天初中历史结业考试 的走过场和高中会考的形式松弛和内容容易的特点,已使学生更加深信这种偏向,所以平时不重视历史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能力的培养。考试来了,就临时抱佛脚,突击几天应付,张冠李戴,不求甚解。其实这是大大抹杀了历史科的能力培养的功能,历史教师应重视这一点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并逐步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一些方法。“给人之鱼不如授

之以渔”,如在指导学生记忆重要年代时,可帮助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记忆。例如:383年淝水之战,646年日本大化改新,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818年马克思诞生,1919年五四运动……,这是数字特征记忆法,此外,还有很多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过程中发现规律,找到历史学习是乐趣,获得成功的情感满足。

 

 

    4.多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具有灵活多样性、自主性、新颖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它与课堂教学是一种平行的渠道,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历史教师应重视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应配合学校教育计划,争取各方的支持,制定活动的思路、奖励办法,让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有效地开展。举行课外阅读演讲比赛;举办参观历史博物馆、乡土调查、访问革命前辈;组织历史游艺会;指导学生看历史题材的电影和电视等。通过这些“寓教于乐”“寓教于理”的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扩大历史知识面,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学和实践活动的能力。

    要改革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和困境,还有诸方面需要研究探讨,以上只是笔者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做法。。不过最重要的条件笔者认为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学观念的更新转化。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应重视确立自己的正确教学思想,转变、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断改革创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中学历史科教育改革的深化与发展。

 

 

摘自: 陈相武《中学历史教材教法》 主编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年8月出版

骆志煌:《改革历史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创造个性》,《福建教育》1997年1期

吴颖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8年5期

张红军:《历史教师要敢于创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年3期

王宏志:《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和时代性》,《光明日报》2001年11月27日

陈彬玲:《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龙岩市新罗区教育学会论文集》2002年3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