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通讯:京剧名家追忆“中…
最新热门    
 
陈永锵:木棉是我崇仰的乡贤芳邻

时间:2010-9-14 12:15:48  来源:不详

“岭南风骨·木棉——陈永锵专题作品展”

时间:9月24日至30日

地点:广州艺博院

文/本报记者 刘艳

“广州好,人道木棉红,落叶开花飞火凤,参天擎日舞丹龙,三月正春风。”这阙广州人耳熟能详的“忆江南”,是当年广州老市长朱光先生为咏唱广州的木棉而创作的一首非常经典的词。广州人喜欢木棉,并把它尊为“市花”,借此迎亚运之际,由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岭南风骨·木棉——陈永锵专题作品展”将于9月24日下午3时30分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开展。展览同期,《木棉——陈永锵专题作品集》大型画册及历代诗人咏木棉的《木棉诗辑》将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并发行。

广州土生土长的著名艺术家陈永锵先生从艺数十载,艺术成就斐然,他笔下的木棉中正刚直,鲜艳饱满。仅凭一个人的创作力量,选取单一题材,举办一个丰富而又严谨的展览,难度可想而知。但一生钟爱木棉,热爱岭南这方热土的陈永锵先生虽明知艰难,仍欣然应允作此展览。业界有评价认为陈永锵的木棉最难能可贵的是从单纯意义的对“树”与“花”的刻画,升华为对“生命”与“精神” 这一宏大永恒主题的思索和礼赞,“深刻地人格化地刻画木棉,”这种人格化刻画法使得他的木棉受到社会广泛接受认可,包括国务院办公厅、人民大会堂、中央军委、中国美术馆、广东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白云机场贵宾厅等在内的重要外事、文化活动场所,均收藏并展示有陈永锵先生创作的巨幅木棉作品。因此,他的木棉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美术作品范畴,成为广州、岭南鲜活文化的符号和形象代表。陈永锵说,对木棉的情有独钟是自然而然的,没有刻意。

作品《岭南风骨》
陈永锵

画木棉如同接吻,多得数不清

广州日报:您有数过自己画过多少幅木棉作品吗?

陈永锵:我是在木棉树下长大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并画着木棉了。您问我有数过画过多少幅木棉作品,就好像问人吻过多少次一样,恐怕能说得清楚的只有疯子。

广州日报:能谈谈您画木棉这些年来的体悟吗?

陈永锵:年幼时画木棉,每是对着写生,涂来抹去;年轻时写生,偏爱描绘木棉的枝干和花朵的各种形态;中年以后,就仅凭自己的理解随心所欲地画了。不管怎样,我画起木棉来,心里就有一种快感,爽极了。高大的枝干,沉雄的花朵,简单而磊落的花形,血红的颜色……这一切天然的东西都使你会产生无尽的表现欲,画个不停,这大概就是木棉的魅力!喜欢木棉并画木棉,只是根源于我对大自然、生命的热爱,但我不认为自己是画木棉的“专家”。画木棉只能说,画画的兴趣是天然的。至于我为什么对木棉“情有独钟”?我也没想过,说不清。有个美国评论家说我是“生命的歌者”。我很受落!

以“情”为师锐意创新,追求自然

广州日报:这次展出的作品有多少幅?是新作还是历年精品?

陈永锵:这次展出作品大约60多件吧,基本上是近几年的新作,也有早年作品,但不能妄言说是精品!选择这些作品展出的依据,仅仅是“可以拿出来、随缘”。

广州日报:您画木棉的技法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特别之处?

陈永锵:“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为了画好我的木棉,包括先贤也包括古今诗人有关的木棉的抒情笔墨我都有涉猎。我曾经也一直尝试着用“写意”的、“工笔”的、“小写意”的种种可能想到的表现方法去画木棉。就目前看来,我画木棉的技法以兼工带写、用线造型、将写意花卉技法加以山水画的整体处理画面的方法混合而成。

我认为,人一出生,就必定“与众不同”了!只是后来“自作多情”地以别人做榜样,“东施效颦”变得不伦不类而已。所以,老实地做回自己,“自然而然”才是最有特点的。

几十年来仰面看木棉,不知厌倦

广州日报:在画木棉的过程中,有过一些什么趣事?

陈永锵:也许就是我几十年来都喜欢仰面看它,少年时还曾爬上木棉树上去安坐等鸟和蹲在树下让木棉的落朵掷脑袋,更有木棉一直与我不离不弃、两不相忘!是我崇仰的乡贤、芳邻。

我所有作品的风格就是“率性为之”。当然,别人未必这样看我——那可是别人的事了。我想,我尚年轻,才“31公岁”——62岁而已,我有倾诉不完的心底激情,有画不完的画,我还能画出什么系列的作品,只有天知道,我自己就真的不知道。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