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说说霜降时节吃的学问 |
 |
时间:2010-10-24 11:09:06 来源:不详
|
|
|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天气渐寒,出现霜冻机会增多。在这样一个从秋到冬的过渡节气,人们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问题。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特别是选择性地摄取哪些食品来保养自己呢?
【话题背景】闽南有句俗话“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一年一度的霜降总会让相信“霜降进补,来年打虎”的泉州市民在进补上下足工夫,为全家来年的健康加油。大家习惯在这一天吃柿子,因为民间流传霜降吃柿子可以降低冬季感冒咳嗽的几率,而且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
霜降后,气候转凉,人体的气血开始收敛,这段时间食用栗子进补也很适宜。栗子性味甘温,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特别适用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肾虚所致的腰酸膝软、肢体不遂、小便频数者食用。
霜降节气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老年人也极容易患上“老寒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毛病,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这时应该多吃些梨、苹果、白果、洋葱、盖菜。
霜遍布在草木土石上,俗称打霜,而经过霜覆盖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美,霜打过的水果,如葡萄就很甜。而古人一般秋补既吃羊肉也吃兔肉。
霜降之时,在五行中属土,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此时与长夏同属土,所以应以淡补为原则,并且要补血气以养胃。饮食进补当依据食物的性味、归经加以区别。
【网友声音】
雕心:咱们泉州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的说法是霜降这天要吃柿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不管怎么说,既然对身体有益处,那肯定要吃咯。
风萧萧:既然是一个过渡的节气,就要调理身体,以免到时弱不受补。当然,这需要根据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不同的补虚药物(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以及调理调养。
蔡炼:我觉得防冻是第一位,早锻炼要开始变晚一点,特别是老年人,要做好腰部,膝盖的保暖,饮食上要注意食用温补的东西,总的来说就是早睡晚起,防寒防冻,多吃温补,不喝冷饮。
天人合一:饮食养生学侧重于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来调节人体阴阳,滋养五脏六腑和预防疾病。因此,在传统养生学中,食物也根据其“性味归经”而分为了不同的类型。所以,霜降时节怎么吃显得很重要。
总之,建议大家顺应霜降节气的特点,及时调养,确保健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