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欧洲中心论,至今仍然阻碍着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和交流。除了少数寡头的利益驱使外,还有以下原因:
首先,是西方固步自封、傲视他人已久,放下身段主动地、虚心地去了解、理解和吸收他人的文明是极其痛苦的事。犹如一身坚硬的铠甲紧裹在身,解下也难。
其次,是这种心理惯性在学术上的反映。在西方的图书市场鲜有他国著作的译本,美国是其尤者。另一方面,西方之外的国家之作品译为西方文字(特别是英文)的力量薄弱,或者是重视不够。这在中国可能更为明显。
再者,在西方了解中国、与中华文明对话方面,西方早已存在的中国古代典籍的译本和介绍中国的著作,至今还有相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但大多为当年的传教士所著所译。这就像是在坚硬的铠甲上又上了一把锁,成了现在准确介绍中国、与中国对话的巨大障碍。
中华文明在世界不同文明对话中,应该而且必然有所作为,有所贡献。这是因为,中华民族向以极大地包容、注重和谐、酷爱和平著称;我们有着保证了中华民族独树一帜地保持几千年一统和稳定的文明因素和丰富经验。中华文明的内涵,的确有许多可以作为其他文明的参考,用来补充、纠正、制衡现在统治着全人类的西方文明,以便人类在未来共同创造出能够真正促进自身进步、保障地球安宁与和谐的新文明。例如,中华文明把对道德伦理的无止境的提升作为人生和社会的最高追求;视自身为宇宙的一员,以“己”与“他”为同体,提倡体现无疆大爱的“仁”;等等。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