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红学”家周汝昌之兄周…
周汝昌:一卷《红楼》触…
最新热门    
 
郭国昌:诗歌价值如何认定?

时间:2010-12-30 10:02:17  来源:不详
生活细节,而是要在涌动的生活潮流中追寻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走向,探求一个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来的内在情绪。所以,当我们读到郑敏的《金黄的稻束》中的“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的诗句时,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一首好诗,因为诗人抓住了一个民族在战争年代中表现出来的“坚韧”和“静默”的精神内涵。

 

  好诗歌是对超越国界的人类精神的合理张扬和对跨越时空的人类永恒价值的诗意追问,是从诗人的精神底层逐渐升华出来的人性思索。文学是一个民族特定时代里的精神产物,理所当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打上了无法替代的特定民族的烙印。然而,一切伟大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超越国界和跨越时空,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对人类共同追寻的普遍精神的表达。因此,好诗歌就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在一个时代的民族现实生活状况的展现上,而是要以此为出发点,善于发现隐藏在自己民族精神底层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共同价值,诸如对真的肯定,对善的弘扬,对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寻,对自我的超越,对个人自由的肯定,对人格尊严的尊重等等。但是,好诗歌绝对不是离开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状况而对人类共有的普遍价值进行抽象的概括。恰恰相反,一切具有超越性的人类价值往往是消融在各个民族的具体的现实生活中,诗人的责任就在于融入普通民众的现实生活中,在积淀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中去追寻人类的终极价值。所以,当我们读到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诗句时,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宇宙的无限性和人生的有限性之间难以平衡的人类普遍的感伤情绪。当我们读到雪莱的《西风颂》中“把我的话语传给天下所有的人,/就像从未熄的炉中拨放出火花!/让那预言的号角通过我的嘴唇/向昏沉的大地吹奏!哦,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诗句时,我们同样也感受到了诗歌中蕴涵的人类普遍的理想追求。正因为这些诗歌是从各自民族的具体生活中感受到了人类一直不断探索的价值追问,因而具有了超越国界和跨越时空的恒久意义。

 

  好诗歌既是对日常生活语言的审美升华,也是对已有诗歌艺术形式的完美超越,应当以无可比拟的文体形式创造作为最高追求。古人云:“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说的就是诗歌创作中语言运用的重要性。“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工具,口语化成为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诗歌创作的口语化并不意味着语言的平庸化。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语言,但是它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诗歌语言的口语化不仅是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而且更是诗人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的审美化。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