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争抢孔明何必抬出学生
文学创作何必分“传统”…
周立波“兄弟”何必“拗…
对春晚何必求全责备?
最新热门    
 
何必惟新是举? 京剧最需要回归传统

时间:2011-01-10 12:57:10  来源:不详

继昆曲和粤剧之后,京剧2010年11月13日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紧接着12月2日至2011年1月20日在北京举办全国京剧优秀剧目展演。无疑,这都是让人兴奋的好事情,是借京剧申遗成功的东风,又逢徽班进京220周年之机,进一步扩大京剧的影响,促进京剧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只是注意一下此次展演的36台大戏的剧目,新编的剧目占了大半,传统剧目站在了下风头,新挖掘的传统剧目,几近于无。这样的现象,令人深思,特别反映出我们目前京剧艺术的现状,在演出市场、教育传统、人才储备、政府资助和我们对京剧艺术的认知和规划等诸方面所呈现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具有古老戏剧传统的国家,京剧艺术在几代艺术家的锤炼和传承下,绽放着我们民族值得骄傲的奇葩。但随着多媒体时代和泛娱乐化时代的到来,京剧的生存面临极大的挑战和威胁。为了拓展生存的空间,京剧自身在做挣扎和努力。这种挣扎和努力,突出表现在对于传统老戏的改革和创新,和现代新戏推出的热情上。可以说,这样的表现,体现了当下我国京剧创作和演出的矛盾和焦灼,乃至误区。

对于政府投入财力、编导演付出心血的新编京剧,以及舞台的美轮美奂写实布景的装潢,乃至声光电的现代化手段的革新,是有助于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还是有损或背离传统京剧艺术的美学特征与艺术规律?我们似乎没有深刻的认识,却自以为是对京剧艺术施之以大刀阔斧的改造乃至变脸。京剧从来都是一种诗化和写意的艺术,靠的是演员的手眼身步法之功力,在咫尺舞台上创造无限丰富宽阔的世界。正是京剧传统剧目所呈现出这样无穷的魅力,才使之鼎立于世界戏剧艺术的巅峰而获得了申遗的成功。这是很多鼎力倾情的现代新剧目所难以抵达的境界。不少新剧目只是为了参加汇演或拿奖,演不了多少场,就藏之深山,成为了明日黄花。

我以为,京剧艺术申遗成功之后,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回归传统,应该将大量的财力物力集中投入到对传统剧目的挖掘方面。应该说,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远远不够。这不仅从这次全面展演的剧目中可以看出,从如今剧院日常演出的剧目中也可以得到验证,以北京长安老戏院为例,近些年以来,挖掘出来的老剧目不多,支撑着舞台的依然是《望江亭》、《玉堂春》、《龙凤呈祥》、《四郎探母》等几出老戏。在上世纪60年代,梅兰芳、马连良、程砚秋等前辈艺术家,曾经致力于传统老剧目的挖掘、改编方面,排演出了《杨门女将》、《赵氏孤儿》、《锁麟囊》等优秀剧目,形成各自的艺术流派,从而传唱至今,花开四季,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京剧艺术之所以能够申遗成功,在于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已经融有我们民族文化遗传的基因,成为我们民族身份认同的符号。对于这样如古老化石一般的艺术,不妨取保守的古典主义的方法,而没有必要惟新是举。前些天,看到书法家章祖安先生的一篇文章,忆及他的老师沙孟海和陆维钊先生的两则旧事,一是沙先生对他的书法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