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李汉秋:人伦情义是年味…
李汉秋舒乙等倡议:以重…
毛泽东“双重亲家”张文…
最新热门    
 
李汉秋:年味儿承载着民族自信 人伦情义是其生命

时间:2011-02-19 10:14:40  来源:不详
也正因如此,年俗文化才能成为凝聚我们民族向心力的纽带。

人伦情义带来的凝聚力,是“年味儿”的重要内涵。过年,也最容易唤起全世界华人对亲人、对家庭、对朋友、对故乡、对祖国的情感,唤起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同宗同源的民族情、文化同根性的亲和力。它是社会和谐的促进器,是民族情感的黏合剂。

从这个意义上,过好一个有年味儿的年,显然有利于培育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加深全世界中华儿女的亲情,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春节”应正名为“农历年”或“中华年”

李汉秋还提议,官方称谓中的“春节”,应正名为“农历年”或“中华年”。他介绍,中国人过年,由古代的丰收祭祀活动演变而来,它产生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与中华民族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后,中国引进西洋历法,以阳历为标准纪年,并将1912年1月1日定为民国元年元旦。后来,袁世凯“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由此,延续几千年的农历新年被硬生生改为“春节”。

但是,民间社会依然延续着民族文化的血脉,不肯舍弃“年”的称呼,在老百姓心中口中,拜年、过年、大年三十、大年初一……指的总是农历年。

“现在是官方叫‘春节’,民间叫‘年’,两套语言系统的分裂不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李汉秋指出,年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民俗年和精神家园,在传统节日越来越受重视的背景下,我们应尽快恢复春节“年”的叫法。 (罗 旭)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